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大家談

2017/07/17 06:00

溫庭宜(行政人員,27歲): 很多捐贈物只是捐贈者自己執意要捐,民眾看了很無感,而且市民不見得需要這些。尤其建成圓環是公共空間,屬於全體市民,如果擺放與小吃無關的雕塑品,似乎沒有太大意義。 (圖:溫庭宜提供,文:記者周彥妤)

結合在地文化 才會產生共鳴

吳全浩(學生,21歲):

如果這些過時的捐贈物完全無關公共利益,不明白為何要佔據公共空間,不免有強迫市民一定要看到的感覺。而建成圓環以前是小吃集散地,後來拆掉變成廣場,真的要捐贈雕塑品應該要和在地有關,或是能讓所有市民有共鳴。(圖:吳全浩提供,文:記者周彥妤)

有歷史性地位 不應擺私人物

林世輝(退休,63歲):

這些獅子會的捐贈物林立是早年才有的事情,現代還擺放這些東西,好像還活在威權時代。而建成圓環是很多老台北人的集體回憶,既然是有歷史性的地方,就要有在地的特色,不適合擺放私人捐贈的雕塑品。(圖文:記者周彥妤)

與小吃無關 就沒有太大意義

溫庭宜(行政人員,27歲):

很多捐贈物只是捐贈者自己執意要捐,民眾看了很無感,而且市民不見得需要這些。尤其建成圓環是公共空間,屬於全體市民,如果擺放與小吃無關的雕塑品,似乎沒有太大意義。

(圖:溫庭宜提供,文:記者周彥妤)

林世輝(退休,63歲): 這些獅子會的捐贈物林立是早年才有的事情,現代還擺放這些東西,好像還活在威權時代。而建成圓環是很多老台北人的集體回憶,既然是有歷史性的地方,就要有在地的特色,不適合擺放私人捐贈的雕塑品。(圖文:記者周彥妤)

吳全浩(學生,21歲): 如果這些過時的捐贈物完全無關公共利益,不明白為何要佔據公共空間,不免有強迫市民一定要看到的感覺。而建成圓環以前是小吃集散地,後來拆掉變成廣場,真的要捐贈雕塑品應該要和在地有關,或是能讓所有市民有共鳴。(圖:吳全浩提供,文:記者周彥妤)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