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喜餅大對抗 老店也能浪漫

2011/10/02 06:00

從漢式喜餅過渡到西餅,台灣喜餅史上,歷經不少次的震撼教育。

郭元益總經理特助郭建偉說,台灣經濟起飛後,國人開始接觸西式飲食,民國六十六年前後,來自香港的超群西餅進軍台灣市場,奶酥喜餅大受歡迎,有新娘甚至表示:「不訂超群,就不嫁。」當時包括飛達、漢妮等喜餅都走奶酥路線,以漢餅起家的郭元益大受刺激。

還好,早年國人訂婚仍以漢餅為主,剛進入西餅市場的郭元益,喜餅中西比例約為七比三,不過,現今西餅已獨領風騷,與漢餅比例已變成了八比二。

包裝則是喜餅市場另一競爭關鍵,當年被定位為LKK的郭元益,面對強敵走可愛路線的禮坊、浪漫路線的伊莎貝爾,決定引進日本法式時尚喜餅拉法頌,終於扭轉局勢。至於早年的鐵盒喜餅,也早被美麗的多層式造型紙盒所取代。

有趣的是,別以為新人訂婚非紅不可,近幾年來,新人愈來愈能接受日式喜餅,不論是白、藍、綠、黃色,甚至夾雜著黑色的喜餅禮盒都有不錯的銷路,全靠「浪漫」決勝負。其中郭元益拉法頌推出的「天工之愛」五色系列,藍色就狂銷六萬盒,僅次於紅色,位居第二。

民國八十年代,國內喜餅市場進入戰國時代,面對大黑松小倆口的折扣戰,還有丹比喜餅從台南揮軍北上,加上元祖、花旗陸續出現,還好造型設計團隊發揮極大功效,才能讓資深的喜餅老店屹立不搖。(記者楊久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