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聲音產業獨特性 廣播聽眾未大衰退

2023/08/19 05:30

每天通勤時,可以同時收聽廣播或播客,以打發時間。 (記者丁奕攝)

〔記者丁奕/台北報導〕播客(Podcast)有網路傳輸、可隨選隨聽等特性,讓只能被動收聽的傳統廣播產業受到挑戰。不過學者指出,因聲音產業獨有特性,有「圈粉」能力,並聽眾長期建立的習慣不易改變,故廣播聽眾僅有微幅下降,且兩者不一定是「零和賽局」,整體產業方興未艾,播客須找出獲利模式,傳播則可跨域改革。

「圈粉能力強 學者︰與播客未必是「零和賽局」

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主任杜聖聰表示,這幾年廣播的廣告獲利有微幅下滑,但廣播與播客的消亡其實不如想像中明顯,與OTT(串流影音服務,如Netflix、愛奇藝等)掠奪有線電視用戶數不同,因為聲音的特性,讓廣播的「圈粉」能力比有線電視更高,加上廣播的互動擁有更高的自由度,雖非隨選隨聽,但也能隨時隨地聽,長期建立的每日聽廣播的聽眾習慣,也不容易受影響。

看好播客發展 但獲利模式待擴大

杜聖聰指出,數位時代下,多數人都把目光投往影視產業,認為聲音產業只是影像的附屬,但他認為聲音產業方興未艾,有聲書、伴唱、播客等衍生產業正在興起,自己看好播客的發展,但也關心播客獲利模式,因為台灣聽眾基數較小,可能需時間摸索,才能建立穩定模式。廣播有固定受眾,且獲利模式已行之有年,但也有閱聽眾老化的問題,鼓勵廣播展開跨域的改革,如在YouTube上傳節目。

針對OTT影響,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正研訂OTT專法,是否也考慮擬定播客專法?副主委翁柏宗表示,委員會未曾討論,但其個人看法,播客與OTT環境不同,沒有巨型跨國業者獨大、壟斷,因此不需嚴格管制競爭。而若播客出現賣藥或是犯罪內容,將交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如衛福部、警政署等處理,暫無立專法必要。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