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碳費徵收法規年底完成 明年決定費率/對象為年排2.5萬噸業者 提交自主減碳計畫可優惠

2023/04/14 05:30

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表示,已啟動「資源循環零廢棄」戰略,並強調廢棄物就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未來要翻轉廢棄物的定義,促進資源極大化,讓廢棄物極小化。(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環保署昨舉行「淨零轉型、攜手前行」氣候論壇,聚集產官學研進行減碳對談,其中環署預告氣候治理進程,最大焦點為碳費徵收,初期規劃徵收對象為年排放量二.五萬噸的電力或製造業等公司,並制定目標、自主減量等計畫,預計今年底前完成碳費徵收法規,明年送交碳費審議會決定費率。

環保署處長兼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估算台灣碳排在二.五萬噸以上的電力跟製造業者的總碳排量,就佔全國七成,所以規劃為初期徵收對象,但業者可提交「自主減碳計畫」,如二○三○年承諾減碳目標,碳費可優惠甚至免徵。碳權交易、再利用產品的碳權等,則待後續研議供需及交易體系。

廢棄物將細分為3種資源

環保署長張子敬昨則強調要翻轉「廢棄物」定義,促進資源極大化、廢棄物極小化,預告將推《資源循環促進法》,如舊衣回收有機會變再製品材料,但要從源頭將原料材質統一。未來生活與企業廢棄物則細分為三種資源,第一、第二類可再利用,須回到供應商或精煉再製,無法利用的才能變第三類,並徵收「促進費」來補貼再製品材料的市場利用。廢管處長賴瑩瑩表示,促進費收取對象尚待研議,草案預計下半年提出。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提到,台灣減碳關鍵是能源,將從風、光、熱、海、氫、儲、匯等七大關鍵技術落實。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漢英強調,「淨零碳排趨勢,沒有人是局外人」,並認為低碳能源及環境永續會帶來新興產業、新服務與新生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