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日今夏排核災氚水 台灣預警監測

2023/04/09 05:30

台灣海域幅射線監控

〔記者吳柏軒、吳亮儀、楊媛婷/台北報導〕日本福島核災十二年累計一百四十七萬噸核污廢水,其中含放射物「氚」難去除,最快今年六月將稀釋排放入海,引發環太平洋國家關注,原能會訂定一旦海水、漁獲輻射物達國際安全含量的十分之一即亮紅燈示警民眾並跨部會因應,進口食品及漁獲若輻射超標,將立即禁售、退運及銷毀。

海水、漁獲殘量 逾國際標準0.1就示警

福島核災受損核電廠儲滿的廢水,雖經處理仍可能殘留氚,日方未提出氚水擴散評估與輻射監測計畫,引發海洋生態、漁產品疑慮。

台灣一一○年啟動擴散預警與評估,模擬洋流擴散,進行漁獲監測,透過漁船或海巡艦等,每季或每半年取樣海水、沿岸海沙,建立台灣周圍五大海域的海水氚輻射分析,也檢測漁民漁獲建立生物氚背景值,今年要完成三二○個海水取樣、二四○件漁獲、一百件進口水產的氚檢測。

取樣320個海水 檢測百件進口水產

原能會輻射防護處簡任技正林貞絢表示,我國加嚴標準,將國際標準的十分之一設為紅燈,如每公升海水測達含氚一千貝克就紅燈示警,世界衛生組織將飲用水安全標準設為每公升可含氚一萬貝克。

食品安全部分,漁業署表示,若我國漁產品檢出銫134與銫137超標,將立即提高該魚種檢驗頻度,通報並追查流向、禁售及回收。進口食品若驗出碘131和銫134、銫137等微量輻射,食藥署將請業者退運或銷毀。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蔡中岳認為,台灣比世界嚴格是好事,但應串連國際取得數據,提早告知漁民不要捕撈受污染區域的漁獲,消費者也能安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