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門重啟 專家提醒5大問題須處理/邊境解封不等於疫情結束 防疫措施仍要保持
邊境今天解封,但國內疫情仍處於高原期,專家提醒做好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 (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今起開國門,不少民眾雀躍安排出國行程,但專家提醒「邊境解封不等於疫情結束」,防疫措施仍要保持,且接下來還有五大問題要處理,包含確診者隔離逐步改成五+○、居家隔離者一律○+七、鬆綁口罩令,以及新冠法定傳染病是否降級、指揮中心是否退場。
陽明交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表示,國外疫情處低原期,我國處高原期,民眾要注意邊境解封不等於疫情結束,若連續七天確診數較上週同期減少,可能是轉折點,有機會出現在十月十五日或廿日左右。
洪子仁指出,出現轉折下一步,首先要檢討確診者七+七,後面七天自主健康管理風險低先處理;其次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現可選擇三+四或○+七,要改成單軌制○+七;再來確診者隔離從七+○變成五+○或三+○,隔離五天,九十五%以上已不具社區風險。
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認為,開國門後要思考新冠是否從法定傳染病第五類降至第四類,以及指揮中心是否解散。現已無緊急疫情需求,防疫模式也建立,若涉及疫苗或藥物緊急授權使用可設法脫鉤處理,除非有選舉或其他考量,否則應盡快調整,不必再用這麼高強度約束人民。
施文儀指出,現在快篩出現兩條線,人民已走出自己一條路,無用藥或保險理賠需求可能就不通報,這種對政策陽奉陰違的現象比疫情可怕,「假裝」的病態會破壞後疫情時代秩序,恐影響日後防疫。他也提醒民眾疫情仍在,要維持現有防疫措施與保護好家中老弱婦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認為,Omicron病程較短約三‧三天,開國門後觀察兩、三週,當重症率與死亡率未再上升,應跟進其他國家,將確診者隔離縮短為五+○,最快十一月應可調整。
黃高彬也提到,指揮中心是行政機制,解不解除不重要,有疫情時反而還可因應,較重要的是新冠降級後減少行政作業,醫護可回歸正常工作,也不會因開設專責病房影響其他疾病患者住院治療,像有些癌患先前礙於疫情嚴重不敢到醫院治療,二期拖到變四期,現在卻苦等不到病床。
黃高彬坦言,很多地方都開放了,紐西蘭甚至取消口罩令,到醫院也不用戴,國內可看看這些國家調整後有無負面影響,重新通盤思考評估政策方向。
-
春節連假期間2波冷氣團接力 賈新興曝4度低溫時間點
-
竹北大年初一到初五停收垃圾 除夕到初五路邊停車費停收
-
疑台人遊日亂丟行李箱 貼無料字條了事網怒轟:丟臉
-
倒畫財神意喻「財神到」 書法家葛建浤現場揮毫大受歡迎
-
9天連假氣溫走勢圖曝!颱風論壇揭1好消息1壞消息
-
陽明山花季開跑!結合迪士尼公主 打造四大主題裝置藝術
-
台南走春必訪景點 藏金閣2館春節假期開放4天
-
快來買年貨!台南新化農會辦「蛇prise」蔬果年貨市集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