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傳統工藝新概念 林朝欽讓燈籠變身

2021/02/21 05:30

燈籠工藝師林朝欽靠一個自製的特殊「接環」,讓燈籠不只被用來照明。(記者林敬倫攝)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燈籠工藝師林朝欽,手作燈籠的技術結合傳統、環保、實用與創新概念,靠一個自製的特殊「接環」,讓燈籠華麗的變身,不只是照明,還可以插花、養魚,兼具美感與多功能。

67歲林朝欽是宜蘭縣壯圍人,年輕時看到國內燈籠外銷市場熱絡,需要的資金不多,技術也不高,決定創業製作燈籠,但因技術不到位,無法做出自己的特色最後放棄,輾轉到郵局任職,成為郵局經理。

2010年,林朝欽從郵局退休,仍不忘年輕時的夢想,配合社區營造重新鑽研燈籠製作。林朝欽以模板當作基礎,加上自製、有申請專利的特殊「接環」,燈籠可以當提燈、桌燈,還能種花草、養魚,甚至大燈籠內還能有小燈籠,最大的燈籠直徑達160公分,由內到外有4層。

有的燈籠還導入益智拼圖概念,讓製作過程更簡單,大小朋友都能上手。林朝欽說,他的燈籠具有多功能,過年過節之後都還能使用,不會用完即丟。

他指出,光是撐開燈籠模板就遇到很多瓶頸,耐心是克服問題的不二法門,他也擅長利用舊報紙、樹葉等素材,作為瓶型燈籠材料,最後施予鍛造漆的技巧,使作品古色古香。

宜蘭市長江聰淵說,林朝欽曾做出全國最大的燈籠,掛起來很壯觀,不希望這樣的百工技藝逐漸流失,盼有年輕人接手,傳承好手藝。

林朝欽的燈籠接環,有申請到專利。(記者林敬倫攝)

林朝欽的燈籠經一點改造,就可以變成檯燈。(記者林敬倫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