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直性脊椎炎 致病關鍵找到了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國儀(右一)與博士生劉津秀醫師(左二),研究找出僵直性脊椎炎致病機制。 (記者簡惠茹攝)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國儀與博士生劉津秀醫師團隊,找到僵直性脊椎炎致病機制,發現關鍵酵素TNAP會造成異常的骨頭生成情形,還能作為預測疾病進展的生物標記,團隊更進一步發現老藥新用的機會,在小鼠實驗中,可以成功抑制該酵素,阻止異常骨化發生,研究於今年十一月登上《臨床研究期刊》。
關鍵酵素TNAP 造成贅骨生成
藝人周杰倫、余天父子、浩子都深受僵直性脊椎炎之害,文章第一作者劉津秀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發生在脊椎關節的慢性發炎疾病,患者的肌腱和韌帶連接處可能會增生贅骨,一節一節的脊椎將互相沾黏而失去柔軟度,最後僵硬得像一根竹竿,好發於二十到四十歲的年輕男性,病友約七萬人,男女比例三比一,盛行率為○.一%到○.四%。
劉津秀說,九十五%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帶有HLA-B27基因,有此基因者發病機率是一般人的一七一倍,但此基因的致病機制一直是未解的問題,目前治療以抗發炎藥物為主,尚未有阻止贅骨生成的方法。
劉津秀指出,由於間葉幹細胞是骨細胞和軟骨細胞的來源,他們從臨床手術中取得病患的贅骨間葉幹細胞,從中破解致病機制,當間葉幹細胞中的HLA-B27基因在合成蛋白質時產生錯誤堆疊,就會形成不正常的結構,傳輸特殊訊息增加TNAP酵素,進而造成異常的骨化,最終導致僵直性脊椎炎。
雙磷酸鹽藥物 有助抑制TNAP
林國儀團隊也透過藥物篩選,找到pamidronate等現有的雙磷酸鹽藥物,可有助於抑制小鼠體內的TNAP酵素。pamidronate目前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未來可以再進行抑制TNAP阻止贅骨生成的臨床試驗,為老藥找到新用途。
經過台灣和英國的跨國合作研究,劉津秀說,團隊從跨國三百組血清中,找到預測疾病進程的方法,TNAP酵素對於不同人種都會產生贅骨,而該酵素活化程度也與骨化情形成正比,TNAP加上發炎指數未來可以用來篩選脊椎沾黏高風險群,及早給予藥物治療。
-
疑台人遊日亂丟行李箱 貼無料字條了事網怒轟:丟臉
-
9天連假氣溫走勢圖曝!颱風論壇揭1好消息1壞消息
-
台南走春必訪景點 藏金閣2館春節假期開放4天
-
快來買年貨!台南新化農會辦「蛇prise」蔬果年貨市集
-
串連雙北捷運路網 捷運長庚線可行性研究上網招標
-
跟上吉伊卡哇炫風 高雄50家旅宿業者推折扣優惠
-
全球不到1500隻 瀕危「諾氏鷸」連9年造訪台南
-
投身技職教育40餘年 秀水高工校長劉丙燈創辦金頭腦發明展為學生找舞台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