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看匠師巧手修復歷史建築 民眾走入屏縣鄉土藝術館上課

2021/03/31 10:16

學生實地了解歷史建築修復工程。(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擁有百餘年歷史的屏東縣鄉土藝術館,目前正進行歷史建築修復工程,屏東縣政府為推廣文化資產教育,舉辦2梯次修復課程,讓參與學生及民眾,透過傳統工藝匠師親自示範與解說,了解文資修復過程,也認識客家建築工藝之美。

鄉土藝術館前身為邱姓河南堂忠實第,是屏東市境內保存十分完整的客家歷史建築,其「木雕」、「交趾陶」、「剪黏」、「泥塑」、「彩繪」裝飾藝術非常豐富。去年6月間動工進行修復,此次修復的主要工項為屋頂結構和裝飾藝術構件。

屏東縣府文化處今天(31日)表示,古蹟或歷史建築的修復,透過匠師的巧手,讓許多裝飾藝術重現風華,為讓民眾一睹匠師修復的工法、步驟,使用的材料與技術,本月安排兩場次課程,邀請文資專家賴福林老師、以及林士軒、鄒明宗、廖再順三位匠師,帶領中正國中應用美術社團學生,以及志工、民眾共50餘人,近距離觀看師傅們修復過程。

彩繪匠師鄒明宗說,該建築彩繪多半在白灰壁上,捲書圖案和雕刻構件居多。這次修復主要著重在建築的山牆、博風板以及門扇上,在修復前須先了解原畫師的畫風,揣摩其筆觸與技法。

木作匠師林士軒則說,鄉土藝術館的門窗樣式相當多元,木雕也相當精緻細膩,在修復前都要先做調查、了解其原貌。

剪黏師傅廖再順表示,鄉土藝術館的剪黏以鳥獸水果居多,特別的是還有不少跟魚,如錦鯉、水草等有關的作品,這在台灣民宅建築上相對比較少見。

學員走訪建築內外每個角落,聚精會神聽完匠師的解說後,也藉由手作體驗傳統工藝,讓生硬的文資知識轉化成有趣的學習,「見識到匠師的真功夫」,學員紛紛表示,這堂課收穫真不少。

學生認真看匠師示範解說。(圖由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實地看歷史建築修復。(圖由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