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施虐與管教一線之隔 民團籲正向教養代替體罰

2020/11/16 17:24

兒盟呼籲家長以正向管教代替體罰。(兒盟提供)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兒虐事件頻傳,施虐與管教常只有一線之隔,兒盟今天公布調查數據,發現成人高達9成2曾有遭體罰經驗,其中有7成2甚至出現創傷反應,可見影響深遠。但不造成受傷甚至不疼痛的處罰,也未必就不是一種暴力。兒盟呼籲家長管教以正向取代體罰,也希望政府落實兒權公約。

兒盟今天發佈「2020台灣民眾被家長體罰經驗與認知調查」,內容指出,87.1%成年受訪者表示童年都曾有過被輕微身體責打的經驗、61.4%甚有被打到紅腫或瘀青、56.2%曾有被罰跪、半蹲等體罰經驗;除此之外也有42.8%曾被威嚇、恐嚇、42.6%遭辱罵、27.1%受到當眾羞辱的言語責罵方式進行處罰。

調查也發現,受到體罰後,72.1%長大後仍會反覆回想,甚至有26.2%會做被體罰的惡夢,除此之外,有26.1%表示和家人關係不佳、13.9%甚至至今無法諒解童年時候經常被嚴重責打的人,且長大後「認為自己是無用的人」的比例也高於沒被或輕度責打的人。

儘管如此,在體罰的認知上,發現60.2%以上的民眾仍然不贊成「零體罰」的管教方式,39.6%的大人仍然認為體罰小孩是養育過程中必要的手段,甚至有31%認為「體罰是相對效果比較好的管教方式」。而家長在管教上,也面對了包括自己情緒控管、教養知識和方法不足、忙碌等問題。

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在台灣要讓禁止家內體罰入法應該還有一段路要走,但第一步就是要先建立大家對於體罰的共識。但部分沒有造成身體受傷,甚至不會疼痛的管教方式是否也算是「體罰」的範圍,將來如果要立法,社會就需要持續有更多的討論,才能凝聚共識,達到保障兒童免於一切形式暴力的目標。也提醒家長在管教上不能只求短期的效果,而忽略了中長期的影響。

兒盟除了盼「政府落實兒權公約,以法規保障兒童免受暴力權利」,也呼籲家長應該「正向教養、不體罰」,無論是體罰或言語羞辱都具有暴力的性質,對兒童未來自尊、親子關係、創傷、侵擾等層面都有長期的影響。如有任何親職問題需要諮詢或請求協助,皆可撥打兒福聯盟「爸媽 Call-in教養專線0800-532-880(我想要,幫幫您),週一至週五14至17時」。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