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諾貝爾得主丁肇中 清大演講湧人潮

2014/07/08 18:47

丁肇中受邀到清華大學演講,現場湧入400多名觀眾,連走道都坐滿人。(記者何宗翰攝)

〔記者何宗翰/新竹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今天受邀到清華大學演講,以「國際空間站上AMS實驗最新結果」,雖然是暑假期間,現場仍湧入400多名觀眾,連走道都坐滿人,他分享參與阿爾法磁譜儀計畫的經驗,並以「人類的好奇心是基礎研究的原始動力」與學子共勉。

丁肇中在1976年因發現J/ψ粒子獲頒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95年在他的倡導下,開始長達10多年的阿爾法磁譜儀(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簡稱AMS)實驗計畫,並於2011年成功將AMS送到太空站,進行暗物質研究,尋找反物質存在的證據。

丁肇中認為,宇宙中暗物質、反物質研究是近代物理的基礎,AMS是探測未知的一項實驗,可直達宇宙邊緣的訊號,這些研究未來都可能化為另一種形式,影響人類的生活。

丁肇中說,物理的進步就是不斷推翻他人假設,當年科學家認為世界上只有3種夸克,後來經過不斷實驗,他成功的發現第4種夸克,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甚至發現第5種、第6種夸克。

「基礎研究才是新技術則和工業發展的原動力!」丁肇中認為,如果一個社會將自己侷限於技術轉化和應用研究,而不支持看似「無用的」基礎研究,經過一段時間,沒有新的知識和現象被發現,也就沒有東西可以轉化了。

丁肇中分享參與阿爾法磁譜儀計畫的經驗。(記者何宗翰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