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國股災 官媒隻字未提

示意圖。(美聯社資料照)

示意圖。(美聯社資料照)

2015/08/27 06:00

顯示領導階層仍置身事外

〔編譯顧佳欣/綜合報導〕中國爆發股災,引發全球性拋售,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官媒連日集體對此噤聲不語,一如往常透過嚴密的媒體控制,壓制負面新聞;「中國數字時代」更披露,早在六月官方便要求記者在報導股市新聞時,不得深度解讀、評價走向,不使用「暴漲」、「暴跌」等煽情用語。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二十五日的頭版未提股災,反倒報導西藏的經濟發展。整份報紙二十四個版面,完全沒提及任何股災消息,全報焦點放在即將來臨的對日抗戰七十週年紀念日。

隔天人民日報繼續沉默,不過,報導了中國央行相關決策,以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經濟大局勢仍有信心。紐時指出,這顯示中國領導人還是維持老習慣,在政策不靈時置身事外。

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計劃(China Media Project)網站編輯班志遠(David Bandurski)指出,此次股災「對於中國,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但認為官方不願忍受中國媒體對此進行另一波更加公開的報導。班志遠也注意到,四月時,人民日報與其他官媒聯手鼓勵投資者買股票,當時還在唱好股市。

官方通訊社新華社亦著重在習近平與西藏的新聞;二十四日中央電視台晚間七點的「新聞聯播」,對於股災也隻字不提。

專門蒐集中國記者所收到宣傳與審查指示的「中國數字時代」網站披露,六月時,官方就要求記者在報導股市新聞時需嚴格遵守官方準則,防止悲觀或恐慌情緒蔓延,包括不做深度解讀、不猜測、不評價股市走向、不渲染恐慌,也不使用「暴漲」、「暴跌」,甚至「崩盤」等情緒性詞彙。

然而,也有其他媒體報導股災,但將中國描述為全球衰退下的旁觀者。不太配合中央指令的媒體,則趁此提出各式觀點,如「證券日報」在頭版發表評論,呼籲中國政府採取更多措施提升股價。而新華社發行的「經濟參考報」則認為,中國政府應逐步退出救市政策,指政府應著眼於經濟環境條件的改善,吸引投資人。

「中國新聞網」二十四日則刊出一幅照片,顯示在福建廈門市有一個「牛壓熊」的雕塑,指牛市樂觀情緒壓制熊市的悲觀情緒,創作人則稱希望為投資者舒緩壓力。

紐時經濟專欄作家波特(Eduardo Porter)則認為,中國政府面對股災的處理方式,與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癥結在於經濟改革不夠充分有違,令外界對其經濟治理產生不信任。波特說,IMF指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應該改變出口導向的經濟,轉為提振消費者支出來支撐經濟。然而,中國迄今各種積極的救市措施,卻反映出北京當局認為更進一步的改革將帶來政治風險,這也讓中國人民對今後十年的經濟和社會走向更加迷惑,或許這才是中國金融市場猶如驚弓之鳥的原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