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 日黑潮發電成功
缺乏天然資源的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海洋國家,如何有效利用海洋開發再生能源,一直是日本產官學重視的課題之一,NEDO與IHI合作從2011年度起投入研究以洋流發電的可行性。情境照,與事件無關(法新社資料照)
綠電新希望 2020年後可望商用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與機械製造大廠IHI組成的研究團隊,在鹿兒島外海進行黑潮發電實驗,藉由洋流帶動渦輪機最大發電量達30千瓦(KW),創下以洋流成功發電的全球首例,可望在2020年代商用化。
缺乏天然資源的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海洋國家,如何有效利用海洋開發再生能源,一直是日本產官學重視的課題之一,NEDO與IHI合作從2011年度起投入研究以洋流發電的可行性。
黑潮流速快 動能大 不受季節、日夜影響
這次實驗的地點位於鹿兒島縣口之島外海,這裡的吐噶喇群島與屋久島、種子島之間,有全球第二大洋流「黑潮」流經,黑潮不但流速快、具有龐大的動能,而且全年流通極為穩定,相較於風力或太陽光,不會受到季節與日夜等因素影響。
今年7月IHI打造出100千瓦(KW)的實驗機「海龍」,本月14日起在口之島外海進行實證實驗。「海龍」由3個圓筒組合而成,長寬約20公尺、重約330噸,中間圓筒裝有浮力及電壓等控制系統,左右兩翼為水中渦輪機,輪槳長11公尺,未來商用機將有4倍大,最大發電力預定為2000千瓦左右。日媒報導,以每部渦輪機發電量2000千瓦計算,只要在10平方公里的海底設置100台,發電量將是好幾部核電機組的總和。
研究團隊以「水中放風箏」的概念,將「海龍」放置於距離陸地約5公里的外海、水面下約30到50公尺處,然後於海底以纜線固定,再利用海底電纜將渦輪機發出的電力輸送到陸地上的電廠。
由於「海龍」左右兩邊渦輪機的輪槳互相以相反方向旋轉,可以減少渦輪旋轉的扭力,維持在海中的穩定性,另一方面設置於水深30到50公尺,除了不會受到海浪的影響之外,也不會妨礙海面上船隻的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