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慎格︰挫中國銳實力 須多邊合作

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譚慎格與談。(記者簡榮豐攝)
籲美日台強化安全共識 並說服印太區域夥伴加入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中國銳實力深入民主國家,煽動並擴大既有分歧,對各國造成嚴峻挑戰。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譚慎格昨指出,重挫中國銳實力需要「持久戰的承諾」,這只能透過多邊合作達成目標,建議美日台強化安全共識,並說服其他印太區域夥伴一同行動。
台灣智庫與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昨於外交學院舉辦「台美如何共同面對中國銳實力?」國際論壇。台灣智庫董事長吳榮義致詞時提到,台灣剛結束地方選舉,很遺憾在選舉過程中,看見台灣民主社會受到中國假消息的系統性襲擊。
蕭良其︰台美建平台 共抗假消息
對於對抗外來文宣與假消息,GTI執行長蕭良其說,美國和台灣應該建立一套機制、一個共同的作業圖像,定期將雙方的科技專家、學者和公民團體聚集在一起,有系統地分享資訊、鑑定確認解決方案,並建立共享平台,快速查證假消息、識破對手的文宣技術、監控具有惡意目的的訊息並分析對手反應等,以和中國假新聞作戰。
石明凱︰中國想插手美對台政策
美國智庫二○四九計畫研究所執行主任石明凱則說,中國高度仰賴正式和非正式的政黨、國家、軍事機構作為政治工具,透過分散複雜的系統,操作自身影響力;而且相對明顯地投注資源,在於形塑與中國立場一致的美國對台政策。
AIT前處長司徒文也點出中國銳實力的一種工具是「中國好朋友」。司徒文說,美中之間從來不存在共享價值,然而一中政策仍維持了這麼長的時間,是因為在美國有許多為中國發聲的「中國好朋友」,是銳實力的另一種工具。
司徒文認為,各國面對中國銳實力的策略應包含三個基本做法,一是支持媒體與警方揭露與中國之間的違法事宜、隱藏金流或貪腐連結,「與其追蹤誰上摩鐵,調查中國流向台灣的金流會更好」。二為立法防堵官員親屬從事「走後門交易」。另外,他也主張各國與中國在記者人數、孔子學院或是商旅限制等議題上互動時,應盡最大可能確保中國接受「對等待遇」。
譚慎格則說,重挫中國銳實力需要「持久戰的承諾」,且這只能透過多邊合作達成目標。譚慎格建議,華盛頓可擴張自由航行航點至台灣的專屬經濟區,包含台灣所管轄的南海島嶼群,也應加強美、日、台三方在共同安全上的共識,並說服其他印太區域夥伴「台灣的重要性」,確立一致的區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