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北筆記》過程開放 民眾才能信任政府

2015/04/28 06:00

台北市上百個委員會,多數是聘請府外專家學者,提供政府意見。但與一般民眾權益息息相關的委員會,則以掌管土地變更的都市計劃審議委員會、審理都市更新案的都市更新審議委員會、審查建案設計的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以及與開發影響有關的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最為重要,都已開放民眾旁聽,近年文化保存聲浪起,開發與保存的拉鋸持續,是否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同樣成為民眾關心焦點,做為以開放政府、公民參與為目標的柯文哲,沒有理由不開放文化資產保存審查委員會議。

早年環評會也是閉門會議,政府的理由是,由於影響開發案重大,擔心有委員發言反對開發,會有人身安全。事實上,政府之所以要邀請府外委員協同審議案件,就是希望有各種不同的意見納入審查,而這些被認定為專家的委員接受聘任時,就必須深知自己要站在專業的角度說話,要不畏強權、公平審案,怕東怕西乾脆就不要接受聘任為審議委員,因此上述政府不開放的理由並不成立。

之所以要進入所謂的審議委員會審查,就是除法律明文規範的硬性條件外,還有必須透過合議制審查討論的空間,既是如此,就更應公開透明,讓全民了解,是怎麼樣的討論過程,會得出這樣的結果,而不是讓民眾只看結果、不知過程,只有過程公開,才能說服民眾信任政府,甚至制定機制,讓民眾有機會在審查會中參與意見。

人民已經十分厭惡閉門會議,即使錄音錄影,過程不公開,都會引人黑箱作業的疑慮。(記者陳曉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