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岡山壽天宮百年文物 亂扔像垃圾
民眾爆料,岡山壽天宮將有200多年歷史的「阿公店公斗」、「築岸序石碑」隨意堆置地上,對文化資產保存不夠用心。(記者蘇福男攝)
〔記者蘇福男/岡山報導〕岡山區媽祖廟壽天宮配合岡山公園改造,暫將二百多年歷史的「阿公店公斗」、「築岸序石碑」移往他處放置,卻遭民眾爆料,百年歷史文物隨意堆置地上,有如垃圾,且無任何保全措施,廟方對文化資產保存不夠用心。
廟方︰圍牆完工就會復位
壽天宮昨解釋說,兩件歷史文物原來的擺放地點計畫施作圍牆,最近才剛發包,預計九月完工後,就會再將兩件古文物復位展示。
公斗、石碑見證岡山發展
清治時期,台灣並無統一的度量衡,為解決買賣所引發的爭議,當時各重要商業聚落皆由地方組織在「公所」(多位於寺廟)內,設置公斗、公秤、公花、公量等,為各行商交易秤量的標準,經其秤量稱為「公覆」,買賣雙方不許再有異議。
岡山昔稱「阿公店」,壽天宮保有一座清嘉慶四年的「阿公店公斗」,其上有當時合一斗的凹洞,為量米公器,凡買賣米糧有爭議時,即以此為標準。
公斗原棄置在壽天宮舊址(岡山平和路、維仁路交叉口),三十年前廟方移往現址,和另一塊清乾隆年間(一七七六年)「築岸序石碑」置放在小花園裡,但未受到妥善保護,直到幾年前廟方才將這兩件岡山歷史文物,豎立在廟埕一隅,見證岡山地區的發展史。
半年前,壽天宮為配合岡山公園改造,將阿公店公斗、築岸序石碑移往最後面的福德祠廟後置放,有民眾發現,兩件古文物和花崗岩石階就堆放在地上,一旁就是資源回收場,且無任何保全措施,對於廟方對待重要文化資產的方式,深感不可思議。
專精岡山地方文史的劉天賦表示,築岸序石碑記錄先民為積水所苦,集資築岸以杜絕水患的歷史,立碑者是「我阿公店街」的商店與住民,是研究岡山經濟及水文的重要史料,「阿公店公斗」則是岡山街重要市集的公有量器,兩件文物均極具保存價值。
清嘉慶4年的「阿公店公斗」為當時岡山街重要市集的公有量器。(記者蘇福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