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

臺北市 16-17 ℃

溶氧量不足 竹北豆子埔溪魚群暴斃

豆子埔溪出現琵琶鼠魚(俗稱垃圾魚)等暴斃魚群,魚屍味令人作噁。(記者廖雪茹翻攝)

豆子埔溪出現琵琶鼠魚(俗稱垃圾魚)等暴斃魚群,魚屍味令人作噁。(記者廖雪茹翻攝)

2018/09/05 06:00

〔記者廖雪茹/竹北報導〕「快要窒息了!」新竹縣竹北市豆子埔溪博愛橋到社崙橋一帶,連日來因魚群暴斃翻肚,臭氣沖天,縣府環保局現場初步檢測,溶氧僅每公升零.三五毫克,較正常值偏低,研判是水量少導致,竹北市清潔隊連日來在烈日下人工清除逾一噸魚屍。

地方人士表示,豆子埔溪上游設有水閘門管控,農業灌溉期間常因水源減少,而導致下游魚群暴斃,建議政府在上游設置滯洪池調節洪水,同時於溪流中段鑿深水井,適時補充溪水量讓河水流動,以避免影響下游生態。

水利單位將研議對策

竹北市新崙里長黃平足說,每年夏天都得面臨魚屍遍佈的生態浩劫,有里民建議在河床中間挖深集中溪流來因應。對此,工務處水利科表示,將儘快邀集水利相關單位現勘,研議對策。

黃平足、縣議員陳凱榮和北崙里長劉福登等人連日接獲市民抱怨,豆子埔溪河床乾涸,溪水太少沒有流通,吳郭魚、琵琶鼠魚(俗稱垃圾魚)等魚群因缺氧而大量翻肚,腐臭的魚屍味,令人作噁,嚴重影響環境衛生。

環保局表示,經現場查看,豆子埔溪水色微濁,檢測pH為六.八五,水溫攝氏三十四.四,溶氧零.三五mg/l,較正常值二mg/l以上偏低,循查上游水源則無異常。初步研判因水量少,加上天氣熱,導致水中溶氧不足,而造成魚類死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