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好兄弟」放暑假 基隆老大公廟開龕門

農曆七月初一基隆開基老大公廟開龕門,象徵鬼門開,進入鬼月。(記者林欣漢攝)

農曆七月初一基隆開基老大公廟開龕門,象徵鬼門開,進入鬼月。(記者林欣漢攝)

2018/08/12 06:00

基隆習俗 昨下午二點開鬼門

〔記者林欣漢/基隆報導〕昨天農曆七月初一,是民間習俗「開鬼門」的日子,基隆市的開基老大公廟在昨天下午二點舉行「開龕(發音同刊)門」儀式,由輪值主普的賴姓宗親會主委賴虹寧,偕同市長林右昌、議長宋瑋莉等人開啟龕門,宣告「好兄弟來陽間放暑假」,享用為期一個月的供奉。

傳承164年 雞籠中元祭揭序幕

「雞籠中元祭」從清朝咸豐五年創辦迄今,已傳承一六四年,肇因於清代漳州人、泉州人械鬥不斷,雙方後來協調以「賽陣頭」代替「打破頭」,延續至今參與中元祭的宗親,也從最早的十一字姓到現在的十五字姓輪值主普,名列交通部觀光局「台灣十二大地方節慶」之一,也是台灣第一個無形文化資產。

前天深夜十一點先進行「開燈夜」儀式,照引「好兄弟」走往人間的道路,引導無主孤魂順利返回人間接受供奉。昨天下午二點在開基老大公廟「開龕門」,象徵鬼門開、進入鬼月。

昨天「開龕門」後,「雞籠中元祭」還有系列祭典科儀,包括十四日在清法戰爭園區追思戰死的將士,豎燈篙、主普壇開燈放彩、迎斗燈、放水燈遊行和跳鍾馗等活動,延續到九月十日(農曆八月初一)的「關龕門」為止。

許多民眾不解,相較於其它縣市的「開鬼門」民俗活動,大多是在昨天凌晨零時的子時(深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舉行,為何基隆開基老大公廟的「開龕門」在昨天下午二點的白天舉行?好奇「好兄弟在陽氣重的光天化日如何出來?」

基隆文史工作者尹德根表示,「開龕門」多年來都在農曆七月初一的下午舉行,原因眾說紛紜,有說法指原本確實在初一凌晨的子時開門,但五○年代配合政府官員的日間來訪,從此改為初一下午;另有說法是,因為基隆的開基老大公廟是在農曆八月初一的晚一天關龕門,所以開門時間也略微延後,但「好兄弟」仍享有一樣的時間。

龕門晚一天關 廟方體貼好兄弟

基隆市文化局代理局長李添慶、老大公廟榮譽秘書周東和指出,早年是在黃昏「開龕門」,因為「開龕門要早,關龕門要晚」,為了讓好兄弟早一點出來享用供品,所以提早到下午,不再等到黃昏或天黑,未時(下午一點到三點)起的陽氣漸失,此時開始祭拜比較適合;「關龕門要晚」是讓好兄弟晚一天(八月初一)才返回陰間,多待一天在陽間享受供品。

基隆開基老大公廟昨下午舉行俗稱鬼門開的「開龕門」儀式。(記者林欣漢攝)

基隆開基老大公廟昨下午舉行俗稱鬼門開的「開龕門」儀式。(記者林欣漢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