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農業廢材變環保肥料 屏農現身說法

台灣糖業協會董事長曹啟鴻(左)仔細研究生物炭製作設備。(記者羅欣貞攝)

台灣糖業協會董事長曹啟鴻(左)仔細研究生物炭製作設備。(記者羅欣貞攝)

2017/10/31 06:00

製成生物炭胺基酸 省錢好用

〔記者羅欣貞/高樹報導〕回收自家農業廢材,製成生物炭胺基酸,回頭培育農作物,不但環保又節省肥料;屏縣高樹鄉農民曾通茂等人,將台南官田區推動的這項技術引進屏東,昨天成立屏東縣生物炭胺基酸推廣協會,台灣糖業協會董事長曹啟鴻也到場支持農民愛護土地的行動。

屏東縣生物炭胺基酸推廣協會理事長曾通茂表示,在就讀屏東縣農業大學期間,和同學們接觸到台南市官田區推廣的生物炭胺基酸技術,於是運用到自己的香蕉園、棗子園,結果不但作物長得好,連肥料的用量也減少,環保又節省成本。

各類農產廢材皆可回收利用

昨天協會成立大會,成功大學化學系教授林弘萍表示,官田最多的農業廢材是菱角殼,加以回收製成生物炭,可增加土壤的保水力及通氣性,並吸附土壤養份使其不易流失,屏縣農產種類多,火龍果、稻殼等都可利用。

曾通茂也說,目前已有一套生物炭設備,有興趣的農民可以一個村、產銷班等團體為單位向協會諮詢,以高樹鄉果農來說,已利用最常見的廢材棗子枝條,花四十分鐘製成生物炭,再浸泡於果皮發酵的液肥二至三天,然後將生物炭埋到農園土壤裡即可收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