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專區惹怨 擬轉型為畜植循環綠能專區

屏東縣政府規劃設置畜牧專區,還未上路引發反對。(資料照,記者陳彥廷攝)
〔記者侯承旭/屏東報導〕屏東縣政府規劃設置畜牧專區,還未上路引發反對,縣府擬將畜牧專區轉型為畜植循環綠能專區,豬隻與植物形成自體循環,降低外界疑慮。
屏東縣目前飼養豬隻達一百三十萬頭,養豬場達一千六百場,分散在全縣各地,引發水質與空氣污染,縣府積極推動畜牧專區,雖然地點未定,已在多個鄉鎮引發反彈,擔憂污染更嚴重。
縣府有意將畜牧專區轉型為畜植循環綠能專區,除集中養豬外,豬舍外將大量種植樹木與畜牧用的狼尾草,豬隻的排泄物發酵脫臭,澆灌周邊的狼尾草,再將狼尾草加入飼料餵豬。未來還將引進黑水虻幼蟲進行排泄物的生物分解,這些幼蟲也可成為豬隻的動物性蛋白質。
畜植循環綠能專區內的豬舍將採密閉水簾式設計,屋頂裝設太陽能板,並設有沼氣發電與汽電共生設備,豬隻排泄物除了可灌溉狼尾草外,還可發電販售,降低飼養成本。
官員透露,目前正協調台糖提供六百公頃土地,豬舍僅占六十公頃,其餘九成面積都種植樹木與狼尾草,可阻絕異味擴散,是台灣第一個畜植循環模式,將採BOT推動。
縣府環保局長魯台營表示,該專區的地點仍未定案,未來還需經過嚴格環評,以確保周邊居民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