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紅藜」幕後推手 郭耀綸為台灣保種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郭耀綸獲得農委會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表揚。(記者邱芷柔攝)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郭耀綸獲得農委會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表揚。(記者邱芷柔攝)

2019/04/02 16:33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過去鮮為人知的「紅藜」近年身價飆漲,成為養身食品界的亮眼新星,其幕後推手就是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郭耀綸,2006年他率領團隊向農委會提出研究計畫,為部落稱作「djulis(排灣族語,指紅藜)」的傳統作物進行調查,並跨領域找出紅藜的營養價值,帶動紅藜產業發展,近年郭耀綸持續致力為台灣原生種植物建立資料庫,台灣一半以上的原生樹種都可以在郭耀綸的苗圃找到,今年獲得農委會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表揚。

10年前幾乎沒有人知道什麼是「紅藜」,在部落這種植物就叫djulis,通常作為釀製小米酒的酒麴原料,或是混在小米、芋頭粉裡包裹肉蒸煮成「吉拿富」,郭耀綸團隊提出研究計畫並為它取名為紅藜,隨著團隊研究調查的推動,發現紅藜是台灣特有種植物,近年紅藜越來越廣為人知,除了紅藜飯、紅藜茶,還運用在麵條、餅乾、麵包、啤酒等各式產品中。

郭耀綸說,他與屏科大食品系教授蔡碧仁、高雄大學副教授葛孟杰、中山大學教授楊遠波等學者組成團隊,進行栽培、生理、營養、加工利用、酵素特性等,甚至為紅藜的分布與分類進行深入研究,紅藜現在成為台灣一般民眾知曉的健康食品,為原鄉部落帶來經濟效益,保留台灣原生種並找到其附加價值,是台灣物種永續的雙贏。

成功推動紅藜產業後,郭耀綸繼續在學校專研林業研究與為自然生態保育,在屏科大的5公頃的苗圃內種植超過360種台灣原生樹種,除了提供學生樹木識別,郭耀綸認為「只認識植物的名字是不夠的!」因此建立了台灣原生樹種的特性資料,耐蔭性、耐旱性等植物名錄目前已完成300多種。

郭耀綸說,他透過自行培育、野外採集、購買及林試所提供種苗等方式,陸續在校內種植台灣原生種樹木,其中不乏瀕危樹種,他也逐步建立植物的耐蔭、耐旱資料,在面臨極端氣候挑戰的現在,這些數據將為園藝景觀及山林復育提供重要的參考。

屏科大校長戴昌賢也讚譽,郭教授榮獲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獎實至名歸,在永續的思維下,肩負作育英才的使命以及林業保育重責,為台灣農林業發展及生物多樣性保育貢獻不遺餘力,是林業與自然生態的守護者。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郭耀綸,不僅是紅藜產業發展的幕後推手,更為台灣原生種植物建立珍貴數據。(記者邱芷柔攝)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郭耀綸,不僅是紅藜產業發展的幕後推手,更為台灣原生種植物建立珍貴數據。(記者邱芷柔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