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桃園誌》推薦文創新亮點 現場卻超落漆...

「只是光影獨立咖啡廳」老闆蔡奕勳指出,近年政府除了在新民街路口設這個黃色「裝置藝術」,幾乎沒有文創規劃。(記者陳昀攝)

「只是光影獨立咖啡廳」老闆蔡奕勳指出,近年政府除了在新民街路口設這個黃色「裝置藝術」,幾乎沒有文創規劃。(記者陳昀攝)

2017/08/14 19:12

[記者陳昀/桃園報導]桃園市政府刊物《桃園誌》7月才邀請聶永真設計團隊操刀風光改版,新出刊的8月號卻被抓包「圖文不符」,副標題寫的「桃園文創新亮點新民老街」,不但和實際現況「差很大」,照片中美輪美奐的楊氏家廟,也早就被綠鐵皮圍起來。

長期在新民街耕耘文創的「只是光影獨立咖啡廳」老闆蔡奕勳忍不住感嘆,市府不但對新民街的文創沒什麼作為,還大剌剌發刊,令人質疑是在消費文創、消費新民街,也會讓前往的觀光客失望。

桃園市政府新聞處長張惇涵回應表示,新民老街有180多年歷史,素有「桃園第一街」之稱,編輯團隊使用此照片,是想藉有近百年歷史的楊氏家廟呈現其歷史意義,原意絕非欺騙,但仍對造成誤解感到抱歉;經濟發展局明年度會編列950萬元預算,執行為期一年的「桃仔園舊城區整體發展策略規劃案」,讓桃園舊城區重現往日光輝,新民街也涵蓋其中。

蔡奕勳指出,楊氏家廟前年6月就圍了綠鐵皮、一旁的寶山商店早就搬離現址,近年因政府缺乏規劃及協助,很多店家漸漸搬走,只有重鋪徒步地磚是現在式,但市府未控管車輛通行,沒幾年地磚就需要重鋪一次,沒有效益也浪費公帑。

蔡奕勳表示,除了入口處的黃色「裝置藝術」外,公部門對文創活動及發展毫無作為,更別說是保留歷史,新民街幾乎只剩未領任何政府補助的「只是光影」在單槍匹馬舉辦展覽及活動,「這也能概括為老街文創?」,副標題的「桃園文創新亮點」更令他不以為然。

他認為,市府這樣草率出刊,除了有消費文創、消費新民街、消費創業者的嫌疑,更讓人覺得,市府重視形象宣傳重於實際執行。

張惇涵回應說,市長鄭文燦8月剛裁示經發局推動「桃仔園舊城區整體發展策略規劃案」,重新檢討舊城區的軟硬體規劃,初步就交通動線、文化歷史、都市意象設計、產業聚落、商圈發展5個面向做先期規劃,明年1月開始執行,為期1年。

他補充說,楊氏家廟2015年曾被提報文化資產,但因所有權人不同意列為歷史建築,目前由文化資產委員會以「列冊方式」定期會勘,同時尊重所有權人自主運用權力;桃園市文化局也表示,會持續與所有權人協調,希望有機會讓大家一睹老屋風采。

楊氏家廟前年6月就圍了綠鐵皮。(記者陳昀攝)

楊氏家廟前年6月就圍了綠鐵皮。(記者陳昀攝)

《桃園誌》中的楊氏家廟被指出是舊照片,而副標題寫的「桃園文創新亮點新民老街」也令在地商家不以為然。(記者陳昀攝)

《桃園誌》中的楊氏家廟被指出是舊照片,而副標題寫的「桃園文創新亮點新民老街」也令在地商家不以為然。(記者陳昀攝)

《桃園誌》照片中的楊氏家廟被指出是舊照片,現場2年前就已圍了綠色鐵皮。(記者陳昀攝)

《桃園誌》照片中的楊氏家廟被指出是舊照片,現場2年前就已圍了綠色鐵皮。(記者陳昀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