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每週運動150分 可改善癌因性疲憊症

醫師指出,輕度的癌因性疲憊症可以透過非藥物的方式改善,建議癌症患者每週應有150分鐘的有氧運動。(資料照,記者傅潮標攝)

醫師指出,輕度的癌因性疲憊症可以透過非藥物的方式改善,建議癌症患者每週應有150分鐘的有氧運動。(資料照,記者傅潮標攝)

2015/07/23 20:45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莫名的「疲憊」不只帶來生活上極大的不適,更嚴重影響其療程的進行及抗癌信心,高達7成患者因為累到無力而放棄治療,嚴重者甚至走上絕境。

罹患卵巢癌的張女士說,每次化療後就感到全身無力,腦中一片空白,無法集中精神,平常最愛跟孫子玩的她,化療後卻連起身都有困難。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調查,發現76%的癌症患者在罹病或治療過程中,曾出現疲憊的情形。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癌因性疲憊症」是癌症患者生理困擾的前3名,甚至超越噁心嘔吐、掉髮或疼痛。除了對日常活動或工作造成影響外,疲憊引起的無助感會讓患者陷入無以言喻的沮喪中,甚至影響治療意願及家庭生活。

衛福部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駿逸指出,他曾遇過許多患者以為「癌因性疲憊症」只要多休息就好,但他表示,因為癌症所引起的情緒或生理上的筋疲力盡,無法藉由休息緩解。

陳駿逸說,輕度的癌因性疲憊症可以透過非藥物的方式,像是飲食營養指導、運動與節省能量的原則來改善。其中運動特別重要,他建議癌症患者每週應有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果是中重度的癌因性疲憊症,陳駿逸表示,可透過黃耆多醣注射針劑等處方藥治療。

他呼籲患者,千萬不要將癌因性疲憊視為理所當然,獨自忍受不敢喊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