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骨質疏鬆髖部骨折 1年內死亡率達20%

骨質疏鬆後,最易發生骨折的部位有髖關節、肩關節及腕關節。(記者詹士弘攝)

骨質疏鬆後,最易發生骨折的部位有髖關節、肩關節及腕關節。(記者詹士弘攝)

2015/07/15 20:36

〔記者詹士弘/雲林報導〕骨質疏鬆平時沒有症狀,如意外跌倒,恐造成脊椎或髖部骨折,進而不良於行、臥床,引起失能、生活無法自理,慢慢走向死亡;統計指出,髖部骨折患者一年內死亡率達20%,所以骨質疏鬆又稱為隱形殺手。

斗六成大醫院骨科醫師許凱嵐表示,一名長期茹素的70多歲婦人,平時行動自如,毫無異狀況,卻在浴室滑倒後倒地不起,緊急送醫後,發現手、腳共有3處複雜的粉碎性骨折,經骨質密度檢查,已是「嚴重骨質疏鬆」等級。

老婦人平時缺乏戶外運動,又長期吃素,停經後女性又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但因平時很難發現症狀,只有意外跌倒後,才知道骨質疏鬆症狀已極為嚴重。

凱嵐說,女性停經後,骨質流失加速,60歲以後骨質疏鬆症狀會加速惡化,依他門診經驗發現,80歲以上老婦人逾5成有骨質疏鬆。

許凱嵐說,骨質疏鬆是「隱形殺手」,人無法回春,只能期望不要老化的太快,所以平時就應「儲存骨本」,一般人可以多攝取牛奶、豆漿、小魚乾等食物,補骨用的大骨湯,研究發現鈣含量不高,裡頭多的是油脂及調味料。

茹素者可多飲用黑芝麻、紫菜、芥蘭菜也含有不少鈣質,年紀較大的女性可適量補充鈣片。

他建議民眾每天至少要有15分鐘的日照,可促進骨骼生長、減緩骨質流失;也要有足夠運動,其中健走與槌球對於骨質合成幫助較大;許多人認為吃「維骨力」可以預防骨質疏鬆,事實上「維骨力」是用來預防退化性關節炎,並非骨質疏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