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 學者建議設金屬探測門

旅客經過金屬探測門。(資料照,記者姚介修攝)
籲加強旅客避險知識及求生技巧
〔記者黃以敬、吳亮儀/台北報導〕捷運殺人事件,有影片傳出、顯示有旅客在緊急時持雨傘抵抗兇手、雙方對峙,引人注意;逢甲大學運輸管理系副教授李克聰指出,除了官方的防範措施外,也須加強旅客的避險知識及求生技巧,例如,要熟悉車廂警報鈴位置、學習利用隨身器材防身,提高警覺注意可疑人物等,盼藉此讓民眾也能成為公共設施的最後一道防線。
李克聰建議,在「預防」面,可考慮在捷運站入口設置金屬檢測器,以防止刀械武器進站,但要顧及民眾能否接受。
李克聰表示,中國等很少數治安問題較嚴重的國家,會在鐵路火車站等公共運輸站,比照機場設置金屬探測器等安全檢測設備,台灣也可考慮設置,減少旅客帶刀械武器進站的機率,但相對地,捷運出入口多,除了設置成本高,恐對民眾進出站造成不便、動輒BB聲大作,民眾能否接受?須再評估。
北捷:全線共109站 實際執行很困難
台北捷運公司人員說,要裝設金屬探測器實際執行非常困難,因為台北捷運共一○九個捷運站,每站進出閘門多,人多的車站一天進出人次可達五、六萬人次,尖峰時刻更是人擠人,金屬感應門應用在北捷,實行上有難度。
另外,一般的金屬物品幾乎都會被探測門偵測到,例如鑰匙、電腦等都會讓感應門響警報,若要一一檢查,不但人力無法負荷、更會讓要搭捷運的民眾在入口前大排長龍,也恐有侵犯隱私的顧慮。
另外,捷運公司也不能隨意拒絕載運乘客,站內人員也無法分辨「誰有預謀傷人動機」,要在每天人來人往的捷運站預防傷人,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