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黨領袖莫迪 奉行柴契爾主義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去年四月八日、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辭世的那一天,印度人民黨(BJP)領袖莫迪(Narendra Modi)在演說中稱許小政府與民營化優點時,許多支持者都說,他是柴契爾意識形態的繼承人。
被看好在印度大選中勝出、籌組下屆政府的莫迪,目前尚未披露細部經濟計畫,但一些親近幕僚與選戰工作人員明顯對他有著柴契爾式的期許。莫迪現任西部古加拉特邦首席部長,十二年前當地發生約千人喪命的宗教暴亂使其招致批評,但支持者對此嗤之以鼻,因為「莫迪經濟學」在當地創造經濟高成長,「莫迪經濟學」因而代表了經濟自由化。
經濟怎麼走? 視如何結盟而定
現為BJP擔任志工的倫敦銀行家坎斯表示:「如果你定義柴契爾主義是小政府與自由企業,則莫迪經濟學與柴契爾主義並無二致。」穆迪核心幕僚渴望看到人民黨與印度的社會主義過去劃清界線,除了削減福利,也減少政府在商業領域的角色。
一旦莫迪當選,看來可能必須籌組聯合政府,而他這條自由經濟之路會走得多遠,還得視聯合政府內的盟友而定。不過,單是印度向右轉的可能性,就足以讓自由市場捍衛者爭相返國加入穆迪的助選團隊。
削減福利可能代表意識形態轉變。印度二十年前就採行自由市場改革,但負責改革的現任總理辛赫近年來受到國大黨黨魁桑妮雅.甘地(Sonia Gandhi)影響,重新聚焦財富重分配。而莫迪與國大黨的理念之戰,從兩位印裔經濟學家的對槓可見一斑。
諾貝爾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認為,要終結貧窮,食物補助與公共醫療開支就有其必要性,結果促成福利計畫激增。相較之下,莫迪比較接近倡議透過放寬管制主導的成長來降低貧窮。
莫迪與柴契爾的相似性不僅於此。他也和柴契爾一樣出身小鎮,被視為資本主義政治圈的局外人,對於反對者也以冷酷著稱,還常常被當眾辱罵為獨裁者。不論是好是壞,許多印度人都受夠了軟弱無力的領導人,莫迪不廢話的形象正是其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