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國際合作 台灣與有榮焉

2010/03/31 06:00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國科會補助中研院、台大、中央參與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強子對撞器(LHC),昨天試撞成功,將質子束流的能量提升至3.5兆電子伏特,並讓兩束質子在實驗區對撞,產生7兆電子伏特的反應,對探索宇宙是一大躍進,未來將進行兩年穩定運轉及粒子物理實驗。

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元翰表示,LHC是史上最大的科學儀器,加速器本身包含了約8千個大小不等的超導磁鐵,如何讓這些複雜的設備協同運作,讓質子加速到光速的0.99999997倍,並保持在27公里週長的軌道中運行幾億週,是科學技術的大挑戰。2008年9月首次完成質子繞行一週,但隨即於9天後發生一次嚴重意外。

張元翰指,該計畫分為加速器、4個探測器及全球網格計算3部份,台大、中央、中研院40名學者,與30幾國投入探測器研究,國科會每年編列4千萬台幣;全球網格計算,每年由中研院編列1億3千萬,國科會自2007年每年編列1億5千萬。

不過,昨天記者會公布此項令人振奮的國際合作成果時,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李世昌突然爆料指,國科會至今未核定今年「全球網格」的1億5千萬經費,即將面臨繳不出給中華電信傳輸到國外電訊的相關費用。

主持記者會的國科會自然處處長廖文峰臉色鐵青,指經費的核定正由科技首長會議審議中,「今天請媒體不要聚焦在經費問題」,廖文峰並指,今天應中研院等研究團隊要求開記者會展現成果,不曉得學者會提到此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