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臺北市 14-14 ℃

秘魯納斯卡線 再發現逾50幅地畫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人員,2014年12月闖入秘魯「納斯卡線」文化遺產保護區,在著名的「蜂鳥」圖案附近,以黃色布條拼出字句,向正在首都利馬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發送抗議訊息,但行徑在現場留下明顯腳印,遭批破壞地貌。(美聯社檔案照)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人員,2014年12月闖入秘魯「納斯卡線」文化遺產保護區,在著名的「蜂鳥」圖案附近,以黃色布條拼出字句,向正在首都利馬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發送抗議訊息,但行徑在現場留下明顯腳印,遭批破壞地貌。(美聯社檔案照)

2018/04/07 06:00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秘魯世界文化遺產「納斯卡線(Nazca Lines)」的巨大地面圖形,其代表涵義是考古界迄今未解謎題之一。「國家地理雜誌」報導,考古學家近期在當地意外發現逾五十幅全新的地畫,建造年代約在西元前五世紀至西元七世紀之間,且分屬三種不同文化,象徵這種藝術很可能是代代相傳的傳統。

位於納斯卡沙漠的「納斯卡線」,是透過地面上的溝槽排列而成的巨大圖形,描繪數百種動植物、線條和幾何圖案等,推估在安地斯山的祈雨儀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一四年,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人員闖入保護區內的「蜂鳥」圖形抗議,留下破壞地貌的腳印後,秘魯文化部的首席考古學家伊斯拉(Johny Isla),便帶領團隊針對該遺址展開修復和進一步考察。

在美國「科技、娛樂與設計會議(TED)」大獎得主、有「太空考古學家」之稱的帕卡克(Sarah Parcak)號召下,若干科學家著手分析衛星影像、標示出可能的遺址地點,並將成果交予秘魯團隊,團隊遂於去年十二月首度使用配備高解析度相機的無人機,在納斯卡省(Nasca)和鄰近的帕爾帕省(Palpa)進行空拍,驚喜地發現自然毀損後、人眼難以判別的地畫線條,總計逾五十組圖案。

部分地畫建造疑似早於西元二世紀

考古學家指出,這些新發現的地畫當中,有部分屬於「納斯卡文化」,建造年代約在西元二世紀到七世紀之間,但其他地畫的建造年代疑似更早,是在西元前五世紀至西元二世紀間完成,先後屬於「帕拉卡斯(Paracas)」和「托帕拉(Topara)」文化。且不同於「納斯卡線」地畫多在平地上,僅能在高空判別,疑為帕拉卡斯文化的地畫位在山坡上,推測從山腳即可看見,研判其中有許多是在描繪人類,大部分是戰士。這些地畫意味在納斯卡文化前,這個區域就已有逾千年的建造巨大地畫傳統,可能改寫地畫的功能和意義。

在修復地貌過程中,考古學家意外發現逾50幅經自然毀損、肉眼難辨的地面圖案,且分屬3種不同文化。(取自國家地理雜誌網站)

在修復地貌過程中,考古學家意外發現逾50幅經自然毀損、肉眼難辨的地面圖案,且分屬3種不同文化。(取自國家地理雜誌網站)

為約兩千年前的秘魯人製作巨大地畫的模擬圖畫,據推測人們當時是移動石頭來界定邊界,接著挖除地表上層的土壤,使顏色較淺的土壤露出,以凸顯圖形。 (取自國家地理雜誌網站)

為約兩千年前的秘魯人製作巨大地畫的模擬圖畫,據推測人們當時是移動石頭來界定邊界,接著挖除地表上層的土壤,使顏色較淺的土壤露出,以凸顯圖形。 (取自國家地理雜誌網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