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原爆倖存組織」獲諾貝爾和平獎 廣島長崎首長:敲響核武警鐘
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圖為原爆點廣島和平紀念公園。(路透檔案照)
〔中央社〕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簡稱「日本被團協」)11日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被爆地廣島和長崎的首長除了祝賀被團協,也認為這是對當前國際加強核武趨勢敲響警鐘,呼籲以此為契機,堅定廢除核武的決心。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廣島市長松井一實受訪表示,「我想代表被爆地廣島再次衷心祝賀。被團協的成員為了『禁止核武器條約』進行國際連署活動,蒐集超過1370萬份簽名,被認為是條約生效的原動力。考慮到當前的世界情勢,這類活動意義重大」他也表示,「他們希望同樣的遭遇不會發生在後代身上,願意克服仇恨與悲傷,來應對全人類必須面對的共同課題。他們的訴求終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認可」。
廣島縣知事湯崎英彥表示,「我認為諾貝爾基金會是對當前國際加強核武趨勢敲響了警鐘。我們必須銘記被爆者(原子彈爆炸受害者)所說,『絕對不願意其他人經歷相同痛苦』的心情。希望藉此次獲獎的契機,讓世界各國重新堅定廢除核武器的決心,並付諸行動」。
長崎市長鈴木史朗發表聲明表示,「我代表被爆地長崎衷心表達祝賀。這證明平均年齡超過85歲的被爆者們長年來持續不懈的努力獲得世界的認可。在當前國際情勢極度混亂的情況下,我希望這能成為全球邁向『無核武世界』的重要契機」。
長崎縣知事大石賢吾受訪時表示,「被爆者親自講述自身經歷,能發揮巨大影響力,在國際情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能夠繼續發聲的人逐漸減少,這一點值得反思。我由衷期盼,這次獲獎能促使國際社會進一步行動,推動廢除核武。我們將抱持『讓長崎成為最後被爆地』的強烈信念,繼續為實現無核武世界而努力」。
讀賣新聞報導,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原爆之子像」模特兒佐佐木禎子的83歲兄長佐佐木雅弘在得知獲獎消息後,在家中佛壇前說,「禎子,真是太好了。妳的和平願望終於傳達到了」。
佐佐木禎子生於1943年1月7日,1945年8月6日廣島被投原子彈時,她年僅2歲,住宅距離投彈地約1.6公里。佐佐木禎子當時並沒有不適,直到1954年約11月下旬罹患感冒,頸部和耳後方出現腫塊並逐漸變大。她在1955年1月18日和2月16日接受「原爆傷害調查委員會」檢查,確診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在2月21日緊急住院,最終在10月25日去世,年僅12歲。
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過去多次頒發獎項給致力於核裁軍的個人和團體,包括1974年頒發給日本已故前首相佐藤榮作,他發表非核三原則(不擁有、不生產、不引進),並簽署「防止核擴散條約」,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日本人。
1985年,國際防止核戰爭醫生組織(IPPNW)因為向全世界傳播核戰爭帶來的毀滅性損害,以可靠的訊息而獲獎。
1995年,致力於呼籲廢除核武的科學家組織「帕格沃什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Pugwash Conferences on Science and World Affairs)和其創始人約瑟夫羅特布拉特(Joseph Rotblat)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2005年,透過查核等方式致力於防止核武擴散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時任秘書長穆漢默德巴拉迪(Mohamed Mostafa ElBaradei)獲獎。2009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因為致力於「無核武世界」並與俄羅斯簽署「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獲得高度評價,成為上任第一年就獲獎的領導人。
2017年,非政府組織「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CAN)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