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國抹殺維吾爾文化 新疆村莊遭大規模改名

中國大改新疆村名,人權團體警告維吾爾文化滅絕。圖為掛「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標語的新疆公車站。(法新社)

中國大改新疆村名,人權團體警告維吾爾文化滅絕。圖為掛「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標語的新疆公車站。(法新社)

2024/06/19 21:09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和位於挪威的「維吾爾援助」(Uyghur Hjelp)近日共同發布調查報告,揭露中國政府在新疆大規模更改維吾爾村名的行為,這些變更多數發生在喀什、阿克蘇和和田地區,主要集中於2017年到2019年間。報告指出,此舉是中國政府企圖通過改名來符合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達成政治宣傳目的。

英國《衛報》18日報導,從2009年至2023年,約有3600個維吾爾村鎮被改名,其中630個涉及宗教、歷史或文化習俗。例如,2018年「阿克美其特村」(Aq Mechit,意指白色清真寺)改名為「團結村」;2022年「都塔爾村」(Dutar,維吾爾樂器名)被改為「紅旗村」。此外,許多地名被改為「幸福」或「和諧」等正面名稱。

報告還指出,一些特定詞語特別容易被更改,如「麻扎」(Mazha,伊斯蘭陵墓)和「霍加」(Khoja,伊斯蘭蘇非派的教長)。如今已經沒有村莊名稱中包含「海利派」(Khalipha,阿拉伯帝國統治者)。這些改名行為顯示了中國政府試圖透過改變地名來消除維吾爾文化的決心。

此舉對當地維吾爾人造成了深刻影響。11名受訪者中,有一名從「再教育營」獲釋後,回家時發現售票系統中的村名已非她熟知的名稱,無法訂票;另一名村民則創作了一首詩,紀念他曾居住的「失落」村莊。這些改名措施被批評為「抹殺維吾爾文化與宗教表現」。

人權觀察中國部代理主任王松蓮說,這種改名行為顯示了中國政府意圖消除維吾爾文化的決心。《衛報》引述人權觀察亞洲部主任皮爾森(Elaine Pearson)的觀點,認為中國政府視伊斯蘭和阿拉伯發音的名稱為「威脅」,因此改名成具中共意識形態的名稱。這些行為進一步加劇了對維吾爾人文化認同和宗教自由的侵犯。

維吾爾人權律師阿薩特(Rayhan Asat)指出,村莊改名是為了「根除維吾爾文化和維吾爾人」,並打造一個「種族隔離體系」。他強調,村名不僅是歷史紀錄,也是社群紐帶,國家強制改名的政策是為了切斷維吾爾人與自身歷史、文化和文明的聯繫。這種文化抹殺政策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

美國和加拿大政府已將中國在新疆的行為定性為「種族滅絕」。據報導,2017年至2019年間,新疆人口出生率從15.88‰降到8.14‰,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1.4‰降到3.69‰。中國官方始終否認這些指控,堅稱這些設施是「職業訓練中心」,目的是杜絕極端主義並為維吾爾人提供就業技能。然而,國際社會對此說法普遍持懷疑態度,持續呼籲進一步調查中國在新疆的政策和行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