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萌翻!巴塔哥尼亞驚現7000萬年前「迷你手臂」肉食恐龍

科學家揭秘,阿貝力龍科恐龍,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多樣化。(取自IG帳號paleogdy)

科學家揭秘,阿貝力龍科恐龍,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多樣化。(取自IG帳號paleogdy)

2024/05/22 11:38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據科學媒體《IFLScience》21日報導,阿根廷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地區出土了一種70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就是牠那異常短小的前肢!這種恐龍被命名為「Koleken inakayali」,屬於阿貝力龍科(Abelisauridae),牠們是白堊紀晚期(Late Cretaceous)南半球的頂級掠食者。

「Koleken」在巴塔哥尼亞中部原住民特維爾切人(Tehuelche people)的語言中,意為「小石頭」,而「Inakayal」則是最後一位特維爾切領袖的名字。這具「Koleken inakayali」的部分骨骼化石,是在「拉科洛尼亞組」(La Colonia Formation)地層中被發現的,包括了部分頭骨、幾乎完整的脊椎骨、完整的髖骨、部分尾骨,以及兩條幾乎完整的腿骨。

這種新發現的恐龍,與著名的「肉食公牛」食肉牛龍(Carnotaurus)相似,食肉牛龍曾在電影《侏羅紀世界》和紀錄片《史前星球》中亮相。「Koleken inakayal」與食肉牛龍的不同之處,在於牠擁有獨特的頭骨特徵、體型較小,而且沒有食肉牛龍頭上的角。

然而,「Koleken inakayal」與食肉牛龍的共同點,就是牠們都擁有極其短小的前肢,這是阿貝力龍科的共同特徵。科學家認為,食肉牛龍會利用牠奇特的小手臂和特殊構造的肩胛帶,在求偶時快速旋轉,展現出藍色的閃光,但我們尚不清楚「Koleken inakayal」的前肢有何用途。

這些化石的出土,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資助的一個研究項目的成果,該項目旨在探討巴塔哥尼亞地區恐龍時代的終結,重點關注白堊紀最後1500萬年的地質時期。

這個項目已經讓人對白堊紀晚期巴塔哥尼亞的恐龍分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這次的發現,更進一步證明了「拉科洛尼亞組」地層,作為恐龍化石產地,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義。

「這一發現,讓我們了解到巴塔哥尼亞地區,在恐龍大滅絕事件發生前,阿貝力龍科獸腳亞目恐龍的多樣性」探險家波爾(Diego Pol)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的研究還分析了阿貝力龍科及其近親的演化過程,並確定了白堊紀早期頭骨加速演化的脈衝。它擴展了我們對白堊紀時期生活在該地區的阿貝力龍科的了解,並表明牠們比我們之前認為的更加多樣化。」

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支序分類學》(Cladistics)期刊上。

出土的化石,包括了部分頭骨、幾乎完整的脊椎骨、完整的髖骨、部分尾骨,以及兩條幾乎完整的腿骨。(取自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官網)

出土的化石,包括了部分頭骨、幾乎完整的脊椎骨、完整的髖骨、部分尾骨,以及兩條幾乎完整的腿骨。(取自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官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