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遭襲 美國陷「挺盟友」還是「防戰火」兩難

2023年10月18日,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左)在特拉維夫的本-古里安國際機場(Ben Gurion Airport),迎接到訪的美國總統拜登。(路透)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伊朗日前以無人機和飛彈攻擊以色列,引發國際關注。美國總統拜登雖向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承諾會協助防禦,但明確表示美國不會參與以色列針對伊朗的任何反擊行動,避免中東戰火進一步擴大,讓拜登陷入兩難處境:如何在支持盟友的同時,防止爆發更廣泛的戰爭?
白宮官員透露,拜登在與納坦雅胡的通話中強調,美國不希望與伊朗開戰,會協助以色列自衛,但避免區域緊張局勢升高,並呼籲各方冷靜,避免衝突擴大。
儘管美國表態不參與反擊,以色列官員仍堅稱會對伊朗的攻擊做出回應,但對於如何以及何時做出回應,以色列戰時內閣似乎意見分歧。美國政府官員則重申,不會參與以色列針對伊朗的任何軍事行動。
儘管不參與反擊,美國仍協助以色列攔截了伊朗發射的「300多架無人機和飛彈」。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稱這是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軍事成就」。美國中央司令部(CENTCOM)也表示,其部隊與歐洲司令部合作,成功擊落並摧毀了80多架無人機和至少6枚從伊朗和葉門射向以色列的飛彈。
為因應伊朗的攻擊,拜登緊急召集了七國集團(G7)領導人進行視訊會議,協調統一的外交回應。G7領導人發表聲明,呼籲伊朗停止攻擊,並表示隨時準備採取進一步措施應對破壞穩定的行動。
拜登政府對伊朗襲擊的反應也引發美國國內政治角力。共和黨批評拜登政府對伊朗態度軟弱,導致這次襲擊發生,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更聲稱「如果我在任,就不會發生這次襲擊」。
美國國會對於是否向以色列提供戰時援助也存在分歧。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mson)表示將在本週推進對以色列的援助,但未說明是否包含對烏克蘭的援助。此前,參議院通過了向以色列和烏克蘭提供安全援助法案,但眾議院尚未進行表決。
《法新社》報導,分析人士認為,拜登懷疑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動機,擔心他試圖擴大戰火,轉移外界對其處理加薩戰爭不力的注意力。美國的盤算似乎是,讓伊朗展示武力以報復以色列先前的空襲行動,但將損失降至最低。然而,分析人士也擔心,現狀只是暫時的,納坦雅胡可能會測試拜登的底線,導致局勢進一步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