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

臺北市 18-21 ℃

中國被北約點名 學者認主因在於「這野心」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記者楊丞彧攝)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記者楊丞彧攝)

2022/07/01 19:53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6月29日通過的新戰略概念,首次點名中國是北約未來十年的戰略優先要務。國策研究院今(1)日舉辦「北約峰會與印太安全架構」座談會,學者認為,北約峰會正式向威權國家傳遞強烈的訊息:「美國回來了,重回國際組織不是說說而已!」而中國被點名的主因在於,過去十年來新的戰略環境已經出現系統性的變化,中國不但擁有改變現狀的能力,更有改變現狀的意圖與行動。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提到,現在情勢跟十年前天差地遠,2019年時法國總統馬克宏還說「北約已經腦死」,直指「那個已經沒用了」。當時背景是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對歐洲領導人的頤指氣使,以及表現出對北約的不重視。然而現在情勢丕變,今年北約峰會的重點首先是向威權國家傳達強烈的訊息,「美國回來了,重回國際組織不是說說而已」!除結合重要歐洲盟友和印太理念相近國家,北約也將重整旗鼓,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將提出相應的預算。

王宏仁指出,2010年時所討論的議題與威脅,有些都還存在,包括長程彈道飛彈的威脅、網路攻擊、恐怖主義等。有些則變化很大,例如當時俄羅斯還是戰略合作夥伴,現在變敵對關係;當時戰略概念沒提到中國,這次被放進裡面。他認為,決定放入中國是一段時間觀察的累積,慢慢成為共識。現在中國對北約來講,不是中、短期的威脅,而是長期的(系統性)威脅,跟有立即性的俄羅斯有很大的不同。

王宏仁也說,北約系統性挑戰的概念裡,西方最在意的是現存以規則基礎的國際秩序受到多大程度的威脅與挑戰?以中國為首的國家,過去這十多年來相繼發展出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概念,或希望發展出自己的特殊性,也造成現在看到許多國際秩序遭到破壞,包括人權在內。對中國而言,他們有自己對人權的定義,跟西方定義截然不同。而最終北約成員國看到的是,中俄不只在烏克蘭議題上合作,更一同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這已碰觸到北約成員國的底線。

王宏仁強調,過去十年來新的戰略環境已經出現系統性的變化,中國不但擁有改變現狀的能力,更有改變現狀的意圖與行動。這幾年中國在非傳統安全上的威脅越來越多,並發展出一種強制性的外交和經濟行為,用這些外交手段跟經濟籌碼,去威脅、脅迫周邊國家或想要合作國家,要依據其政治宣傳跟意志改變本國的政策,這不只是北約國家,非西方國家也面臨極大壓力。

而針對2022年北約新戰略概念,王宏仁總結兩大重點,首先是北約宣告或試圖恢復與美國的合作,可觀察歐洲國家如何重新掌控在歐洲安全議題的影響力跟主導權。第二是,對於身兼歐盟重要成員國的北約成員國而言「歐洲國家不能倒」,只要一倒,除了影響印太跟亞洲地區,整個二戰後建立的以自由民主為概念為基礎國際秩序都會遭到破壞,這攸關的不是實體破壞,而是整個理念、制度性被破壞的問題。而未來十年,西方國家也要能準備好同時面對兩個以上的威權國家的挑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