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美中7月談判釋放孟晚舟 未來關係仍險阻重重
中國深圳民眾25日晚間熱烈慶祝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獲釋返國。(路透)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遭美國政府控告詐欺的中國電信巨擘「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及軟禁近3年後,與美方達成緩起訴協議獲釋,並於25日返抵中國,中方也同步釋放2名加拿大公民。英國《金融時報》26日披露,美中外交高層7月間的天津會談促成此次行動,證明美中在對立之中仍有合作機會,但仍不足以改變大局,兩國未來關係仍險阻重重。
據報導,牽涉孟晚舟、加國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商人史佩弗(Michael Spavor)的美、中、加三國「外交人質」僵局得以化解,意味即使美中兩國關係不斷惡化,仍有能力解決棘手的紛爭。孟晚舟被控誤導香港匯豐銀行違背美國制裁伊朗,3年前加國應美方之請予以逮捕,之後3方展開引渡攻防,最後孟以承認行為不當為條件,獲美方同意緩起訴。
知情人士透露,此事出現轉機是在7月間,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赴中國天津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副外交部長謝鋒等人會晤之際。當時,雙方同意設立一個工作小組,專門討論「個別事件」,包含孟晚舟、康明凱和史佩弗3人身陷囹圄之事,而這是美中兩國在該次不甚愉快的會面中,唯一取得的具體進展。
前美國國防部官員傑克森(Van Jackson)認為,拜登政府似乎有意將解決孟晚舟案,當成美中更多合作的跳板,但相對於2國深切的負面關係,此事太過微不足道,「美中在體制上已是競爭對手,雙方在敵對中固然有機會合作,但無法改變大局。」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學院主任蘇利文(Jonathan Sullivan)則提醒,美國和西方國家應從此事看清,與中國的合作「必得有所妥協」。
《美國之音》分析,從孟晚舟返抵中國深圳時,中國官媒一味讚揚「中國人重大勝利」,民眾更是民族情緒高漲,而無視孟晚舟與美方協議來看,中國和西方國家的話語體系和價值法治觀仍互不相容。儘管外交紛爭暫時落幕,但基於競爭本質和體制差異,美中未來的較量恐怕只會不斷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