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部分武肺疫苗 臨床實驗程序並不完備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研製的武漢肺炎疫苗中,有的連第1階段動物實驗的數據都沒公布,就進入人體臨床試驗。若對外輸出,恐有外交、政治及經濟風險。(法新社)
〔中央社〕英國金融時報17日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研製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中,有的連第1階段動物實驗的數據都沒公布,就進入人體臨床試驗。若對外輸出,恐有外交、政治及經濟風險。
這篇由中國南方報業集團出身、現任察哈爾學會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秘書長曹辛撰寫,題為「中國疫苗走向世界需解決的問題」的文章指出,中國疫苗走出國門,首先面臨的是疫苗品質合格的程序問題。
文章指出,依國際公認的研發疫苗程序,新疫苗應進行動物和人體的臨床試驗,並證明合格,才可使用在人體。首先是用動物做實驗,並向大眾公布試驗數據和資料後,才可進入第3期的人體臨床試驗階段。
文章引述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日前視察北京市相關單位時,曾針對現階段中國疫苗的研發進程表示,要繼續科學嚴謹推進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國際認可的技術標準」做好審評審批工作,確保疫苗安全有效,經得起各方面檢驗。
這篇文章直指,孫春蘭上述談話,說明中國疫苗沒有走完國際公認的全部研發流程,與歐美的疫苗研發情況不同。
作者曹辛表示,據他了解,中國研製的這些疫苗中,有的疫苗連第1階段動物實驗的數據都沒有公布,就進入人體臨床試驗了。因此,當前沒有一款中國疫苗獲得了國家藥監局的批文。也就是說,這些疫苗在法律上是有問題的。相形之下,目前在英、美開始使用的疫苗,都有合法批文。
至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日前反而先批准中國疫苗使用,文章指出,這看似合法,但若未來出現危及健康的問題,鑑於中國敏感的國際環境,在國外註冊並不能擺脫外交、政治、法律和經濟責任。
文章提到,如果中國疫苗出現問題,世界會對中國的科技水平、產品品質及綜合國力產生非常負面的印象。在國際輿論上,媒體必會掀起一場集中批評中國的報導浪潮,加上連北韓考慮使用的也是俄羅斯而非中國疫苗,都將提供國際輿論批評的依據,釀成外交和政治風波。
而同樣在中國敏感的國際環境下,如果疫苗出現問題,個人、團體乃至國家之間的經濟糾紛及法律訴訟,發生的可能性很高,屆時事情會更加複雜。
文章提到,針對中國擅長的滅活疫苗,由於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曾表示,待解決的抗體依賴增強作用(ADE)問題暫時無法解決,使這類疫苗獲得藥監局批准的機會尚待觀察,因為這在國內外都存在著法律責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