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前國王像遭潑漆破壞 網再掀殘暴殖民剛果黑歷史
比利時人民上街將前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銅像紀念碑潑紅漆、蓋布袋,要求移除其雕像的呼聲高漲。(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非裔男子佛洛伊德之死在全美引起示威潮,反種族歧視的聲浪也蔓延到歐洲,比利時人民上街將前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的銅像紀念碑潑紅漆、蓋布袋,要求移除其雕像的呼聲高漲,有鄉民揭其在統治期間殖民剛果的殘暴黑歷史。
綜合媒體報導,反種族歧視示威在比利時蔓延,示威者對全國各地的利奧波德二世國王雕像、紀念碑潑紅漆、蓋布袋,甚至寫上「我無法呼吸」的字樣,他們高舉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國旗,高喊「賠償!」「謀殺者」等口號,拆除該國王的塑像呼聲持續高漲,目前線上已有6萬人連署請願。
有鄉民在PTT上分享利奧波德二世在位期間,比利時殖民剛果的殘暴歷史 ,在1885年至1908年期間,當時在他統治下的剛果叫「剛果自由邦」,為其私人領地,為了掠奪當地資源,他殖民剛果手段相當殘酷,若剛果勞工沒達到產能目標,就會砍下其家屬的手腳作為警告,甚至被殘肢直接交給勞工本人。
由於當局認為女性的勞動價值較低,女孩經常成為執行這種刑罰的對象,使得當時的剛果女人少有手腳完好的,一張剛果橡膠工人癱坐在地看著自己5歲女兒斷肢的照片反映出比利時殘暴殖民歷史。
剛果人多次抗暴遭到無情鎮壓,有將近1500萬剛果人慘遭屠殺,利奧波德二世被比喻為古羅馬暴君尼祿,連歐洲列強都譴責其作為,迫使他退位,剛果自由邦轉交予比利時政府統治,並改稱為「比屬剛果」。
1960年6月30日剛果獨立,比利時政府以保護僑民為由派軍干預與剛果國民軍發生衝突,同時剛果內部分裂,聯合國要求比利時撤軍,換上聯合國維和士兵,剛果共和國國父盧蒙巴尋求蘇聯援助,由於當時正處與冷戰背景,引發美國關注,轉而支持當時任剛果國民軍總司令的蒙博托發動政變,盧蒙巴被抓,遭虐待後處決,剛果此後陷入各種內戰外患。
1998年第二次剛果戰爭爆發,因為涉及了9個非洲國家和大約20個武裝勢力而被稱為「非洲世界大戰」,儘管在2003年簽署了和平協定,戰鬥仍在在該國東部地區繼續,自戰爭爆發以來已有超過540萬人死亡;由於「剛果獨立60週年」紀念日在即,加上「佛洛伊德之死」影響,許多示威者上街抗議,才讓這段比利時黑歷史浮上檯面。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殘酷殖民剛果被比喻為古羅馬暴君尼祿。(歐新社)
1904年,1名剛果橡膠工人癱坐在地看著自己5歲女兒斷肢的照片反映出比利時殘暴殖民歷史。(圖擷自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