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尼斯湖水怪是真的? 7000萬年前巨型海生物化石出土!

研究人員指出,這個水中生物有4個鰭狀肢,相信牠是薄板龍科(elasmosaurs)的一種,不過牠們的頭骨較大、頸骨較短,因此應為蛇頸龍目(Aristonectes),是薄板龍科的「異類」。圖為蛇頸龍頭骨化石。(圖取自西伯利亞時報)

研究人員指出,這個水中生物有4個鰭狀肢,相信牠是薄板龍科(elasmosaurs)的一種,不過牠們的頭骨較大、頸骨較短,因此應為蛇頸龍目(Aristonectes),是薄板龍科的「異類」。圖為蛇頸龍頭骨化石。(圖取自西伯利亞時報)

2019/06/28 20:3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長久以來,民眾目擊尼斯湖水怪的傳聞不斷;此生物是否真的存在,也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議題。最近,南極洲挖出了一種有著蛇狀頭部、長頸鹿般長脖子及海牛身體的化石。有外媒報導,此生物與傳說中的尼斯湖水怪非常相似。

根據《鏡報》報導,該謎樣生物的化石在南極一個荒涼小島上出土,研究團隊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在南端發現最完整的古代爬蟲動物化石之一,研究人員也指出,此為7000萬年前的生物遺骸,需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才能重新拼起。

研究人員指出,這個水中生物有4個鰭狀肢,相信牠是薄板龍科(elasmosaurs)的一種,不過牠們的頭骨較大、頸骨較短,因此應為蛇頸龍目(Aristonectes),是薄板龍科的「異類」;來自阿根廷的古生物學家何塞(Jose O'Gorman)直言「我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是薄板龍科」。此外,何塞透過牙齒尺寸認為,這隻生物可能以甲殼類動物和小魚為食。

根據《國家地理頻道》報導,薄板龍科是一種古老的水生爬行動物,在大滅絕前與恐龍共同生存在白堊紀。這種動物體重最重可達15噸。考古學者估計,這隻被挖掘出來的生物重量應該介於11.8噸到14.8噸之間,頭尾長度將近40英尺(約12公尺);「這傢伙很大!」考古學者表示,雖有一些已經知道的薄板龍科動物有11噸左右重,不過大多數都只有約5噸,這隻被挖出來的動物體積明顯大過同類。

研究人員與古生物學者目前正積極對化石進行比對分析,以了解更多海生爬行動物的訊息。報導也指出,不少人相信,這種生物就是傳說中的尼斯湖水怪,甚至認為尼斯湖水怪在恐龍大滅絕時期倖存了下來。

研究人員指出,這個水中生物有4個鰭狀肢,相信牠是薄板龍科(elasmosaurs)的一種,不過牠們的頭骨較大、頸骨較短,因此應為蛇頸龍目(Aristonectes)。圖為蛇頸龍示意圖。(圖取自西伯利亞時報)

研究人員指出,這個水中生物有4個鰭狀肢,相信牠是薄板龍科(elasmosaurs)的一種,不過牠們的頭骨較大、頸骨較短,因此應為蛇頸龍目(Aristonectes)。圖為蛇頸龍示意圖。(圖取自西伯利亞時報)

長久以來,有人目擊尼斯湖水怪的傳聞不斷;此生物是否真的存在,也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議題。(美聯社)

長久以來,有人目擊尼斯湖水怪的傳聞不斷;此生物是否真的存在,也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議題。(美聯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