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續推參審制 直指陪審制併行試辦「僅止於空想」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司改會等支持陪審制的團體日前包圍立法院,要求參審、陪審兩制併行試辦,但司法院不甩民團意見,13日再發聲明直指兩制併行「僅止於空想、口號而毫無實證依據」,強調只有參審制才是符合國情與本國問題意識的穩健選擇。
從2017年的司改國是會議後,司法院與民團多次就參審、陪審進行開會協商,直到去年仍處於溝通狀態,但新科立委上任後,於第十屆第一個會期,司法院突然改變態度,主戰派出線,認為與其和民團協商,曠日廢時,不如把戰線拉進立法院,直接透過立委表決,形同開戰。
司法院的國民法官參審制有民進黨團支持,民團的陪審則有時代力量提案,兩制併行的方案則獲民眾黨支持,目前最少有三種版本在立法院討論,司法院態度很明顯,寧願「火車對撞」,以人數優勢通過參審制,也不要再拖下去。
面對民團日前包圍立法院的舉措,司法院13日再度公開砲轟兩制併行是僅止於空想、口號而毫無實證依據的方案,直指兩制併行有違平等原則,被告所受程序保障不同,產生差別待遇;即使賦予被告選擇權,仍有違反平等原則疑慮,且有鼓勵被告投機應訴之嫌;將導致配套制度複雜化,增加國民負擔,與引進國民參與審判之目的背道而馳;為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中最不受支持之方案;宜先行累積國民法官經驗,使人民早日參與審判。
司法院稱,國民法官參審制已採納多項典型陪審制元素,如:國民法官人數為職業法官的兩倍、選任方式採逐案隨機選任、起訴時卷證不併送至法院、當事人獲知卷證方式由檢、辯雙方開示、審理中調查證據方式採當事人進行主義等等。
司法院指出國民法官的優點為,透過國民與法官相互交流、彼此反思,形成符合民意兼具法律專業之判決結果;引進國民多元的常識良能,但不要求人民必須具備法律專業能力;促進民眾理解的多樣設計:充分理解為理性判斷的基礎。故認為,「國民法官」制是開啟司法與社會的對話交流,使判決結果兼顧國民正當法律感情及法律專業意見,進而提昇民眾對司法的瞭解及信賴的選擇。
司法院強調,2017至2019年間進行47場「國民法官」制模擬法庭,參與的民眾多對司法信賴度大幅提升,且希望討論時法官在場協助,認為法官在場有助於民眾討論,與法官討論,無礙民眾表達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