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藍白設圈套 操弄大法官人事
立法院院會昨行使司法院大法官人事同意權,國民黨立委對七位被提名人全投不同意票。(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陳政宇/特稿
藍白挾立委席次優勢強推「憲法訴訟法」修法,定死十人評議、九人同意的釋憲門檻,形同掐住大法官咽喉、實質剝奪人民權利,讓台灣憲政體制面臨空前危機。而在野黨為塑造「憲法法庭未癱瘓」的假象,竟操作大法官人事同意權,試圖甩鍋並綁架執政黨立委投票意向,導致人事案難以理性討論專業適任與否,淪為政黨角力的棋子,更是對司法獨立的公然霸凌。
與憲訴法修法並行的,是藍白操弄大法官人事同意權的連環計。在野黨於先前的國會擴權修法中,將立委行使人事同意權改記名投票,已為如今的人事案埋下伏筆。在野黨屢以黨派立場預設大法官背景,不僅違背超越黨派的憲政初衷,更使得具有專業素養、本應超然獨立的人選,難以在此政治氛圍中獲得公平對待,全軍覆沒成為可預見的結局。
諷刺的是,藍營先前還揚言要封殺支持廢死的被提名人,但明確支持死刑的王碧芳,最終仍被國民黨立委投下不同意票,自證這項審查標準根本是虛偽的假議題。
在大法官人事懸而未決之際,在野黨便急著三讀通過「憲訴法」,即可窺見攻防劇本。新法明定十位大法官才能開庭,亦即加上現有的八位大法官,至少須再通過兩位被提名人。但細究三讀條文,在大法官人數補齊前,將造成極少數就能制約多數的情形;即便缺額全數補足,高門檻評決人數仍易導致審案效率降低,不利於人民基本權利保障。
甚至,大法官人數補足與否,取決立法院的人事同意權行使,逼總統不斷提名直到立院同意為止,削弱司法獨立性。而前述兩位維繫憲法法庭運作的最低缺額,成為藍白要脅執政黨,支持其同意人選、甚至為法案規定背書的砝碼,但這項有違憲之虞的修法,本質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的圈套。
民進黨的策略性投票,雖在一定程度化解藍白勾串「憲訴法」及大法官人事案的陷阱,但在野黨硬闖的修法內容,已對台灣憲政體制的長遠穩定敲響警鐘。各政黨被迫依循前述法定額數,進而反推人事投票結果,政治算計已取代專業討論,大法官人選無異淪為政治權謀的犧牲品,實屬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