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自行研製攻擊無人機 台版「彈簧刀」 可單兵攜行、近岸攻擊

中科院新研發無人機
〔記者吳書緯/台中報導〕烏俄戰爭爆發逾一年,由美國軍援的彈簧刀自殺式無人機多次精準襲擊俄軍戰車與據點,備受關注。中科院昨天首度公開自行研製的台版彈簧刀「巡飛彈無人機系統」,可由單兵攜行,可精準攻擊高威脅與高價值的人、車等目標;中科院航空所所長齊立平表示,巡飛彈無人機等同單兵攜行的大型手榴彈,也可用於近岸攻擊。
中科院昨於台中院區舉辦「我國軍用軍規無人機發展與應用」記者會,公開展示「已量產」的銳鳶一型等四款無人機,及「研發測試中」的巡飛彈、紅雀三型、銳鳶二型、攻擊型(衛星定位與目標影像)、騰雲等五款六型無人機。
導入AI識別目標 精準攻擊
被外界喻為台版彈簧刀的「巡飛彈無人機系統」首度對外公開,使用發射筒發射,用於攻擊高威脅與高價值的人、車等目標;中科院並未公布精確數據,僅透露這款無人機系統的導控距離大於十公里、滯空時間大於十五分鐘,並酬載可見光/紅外線(EO/IR)偵蒐系統,並在機頭裝載高爆或是穿甲彈藥。
齊立平受訪表示,巡飛彈無人機也正在導入人工智慧進行目標識別,可說是由單兵攜行的大型手榴彈,可用於近岸攻擊。
此外,政府已於「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中,投入一一九億餘元採購中科院所研製的反輻射「劍翔」無人機,飛行距離達一千公里。中科院昨首度公開由劍翔無人機所發展而來的兩款「攻擊型無人機」,分別以衛星定位、目標影像方式進行攻擊,並可沿用劍翔無人機的發射系統以及操作模式。
另外,中科院也展示「紅雀三型」無人機系統,與已交付海軍陸戰隊的「紅雀二型」相較,紅雀三型具備垂直起降能力,可執行情監偵與目標定位任務,導控距離大於三十公里,滯空時間大於一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