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徵兵制「不可逆」… 軍事專家:增加教召強度 提升後備戰力
台、以、星 兵役制度比較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近期指出,台灣必須對中國可能的侵犯展現「抵抗的意志」,包含擴大兵役服務的規模。而台灣兵役制度與後備戰力改革近期引發諸多討論,軍事專家與立委昨受訪時皆認為,在目前無法恢復義務兵役制度的情況下,增加教召強度提升後備戰力,為目前兵役制度可行方向。
一九九三年或之前出生的役男,需要服一年期常備役或替代役,隨著國軍推動募兵制,最後一批一年期義務役役男已於二○一八年底全數退伍,一九九四年之後出生的役男只需參加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
現行後備部隊 召訓時間太少
延長軍事訓練役的役期或是恢復義務役的呼聲時有所聞;對此,曾為職業軍人的立法院國防委員會成員、民進黨立委蔡適應昨受訪時表示,馬政府時期將兵役制度由徵兵制轉為募兵制,美方就持憂慮態度,在目前國家政策沒有要恢復徵兵制的狀況下,國防部將成立「防衛後備動員署」進行後備戰力的轉型工作。
蔡適應說,目前後備部隊的召訓時間太少,如同美方所提到,會讓中國誤判台灣沒有自我防衛決心,爆發戰爭很大的原因,有很大部分就是一方覺得另一方很弱,併吞對方很容易,若看到對方意志很強,則不會輕啟戰端,因此在現有的後備部隊召訓更加密集,讓戰力恢復到現役部隊戰力。
國防院副研究員舒孝煌指出,恢復義務役「現在的政治社會氛圍比較難」,此外,目前部隊越來越專業化,過往義務役役期仍為兩年的時代,海、空軍就反映役期不足以建立專業部隊的訓練。
舒孝煌建議,或許可以和具有專長的軍事訓練役役男達成某種「交換」,依其民間專長,如資訊、醫療、工程等,施以相應的專業訓練,交換日後教召頻次較少,並以專長納入動員管制。
「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陳國銘認為,廢除徵兵制是「不可逆」,未來十年內,我國軍隊都是志願役官士兵,成立防衛後備動員署未必就能展現防衛決心,而是在目前召訓動員的次數及訓練強度要做出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