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頻擾西南空域 立院法制局竟建議自縮防空識別區
中國近年來頻繁出動軍機滋擾我防空識別區,尤其以鄰近東沙島的西南角居多;圖為中國運9通信對抗機(Y-9 EW)。(資料照,國防部提供)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中共軍機近年頻襲擾台灣西南空域,入侵我國防空識別區西南角;立法院法制局近日報告稱,中共軍力逐漸成長,軍機進出第一島鏈必然更加頻繁,我國防空識別區西南角是中國軍機進入巴士海峽的必經途徑,若共軍每次例行性演訓我方皆須派戰機因應,恐對飛行員造成過於沉重之壓力,因此建議軍方重新調整我國防空識別區的範圍。
立法院法制局近日公布「我國防空識別區相關問題之淺析」報告,指出防空識別區主要是一國單方面,依自身安全需要所劃定他國航空器進入其領空前的緩衝區域,其目的是作為預警及攔截具有敵意之航空器,性質上與領空或飛航情報區有所不同。
報告指出,中共軍機近年來多次進入我方防空識別區,且次數呈上升趨勢,從2019年僅10餘架次,2020年增加到380餘架次,去年則已超過880架次,單日最高甚至達56架次,而我空軍自2016年以來,累積發生9次件墜機事件,造成17人死亡、1人失蹤,外界認為空軍須頻繁攔截進入防空識別區的中國軍機,任務過於繁重,應為機隊事故頻發原因之一。
立院報告:ADIZ無從主張公法權利
報告提到,防空識別區欠缺法源基礎即無從主張公法上權利,不利於我方有關中方軍機侵擾我空域(防空識別區)之訴求,因此建議就防空識別區有關事項制定「軍用航空法」或於相關法律中為規範。
此外,報告建議,我國自1953年設立防空識別區以來,已歷69年,時空環境已有重大變遷,當時中國空軍實力有限,是以我方防空識別區涵蓋中國東南隅之福建、浙江諸省的部分區域,但現今仍將該部分區域納為我方航空識別區範圍,顯與實務不符。
飛彈時代 戰機攔截必要性可檢討
其次,報告指出,1950年代,中國對於我方的空中攻擊主要以軍機所攜帶之炸彈或機關砲為主,因此派遣我方戰機即時識別或攔截其軍機誠有其實益,但現今已進入飛彈時代,其速度遠快於軍機,已難以識別或攔截,況我方已有樂山雷達站的鋪路爪雷達,偵測範圍可達5000公里,足以因應飛彈之追監需求。
最後,報告認為,隨著中國軍力逐漸成長,其軍機進出第一島鏈必然更加頻繁,尤其現行防空識別區的西南隅,位居中國軍機進入巴士海峽的必經途徑,如果其每次例行性之演訓,我方皆須派遣戰機因應,必將對飛行員造成過於沉重之壓力,因此建議主管機關就現今實務需求「重行調整我方防空識別區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