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也要透明監督 司改會、立委提建言保障收容人權益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今與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左2)召開「落實外部獨立,貫徹透明監督」記者會,並提出建言。(記者楊丞彧攝)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2020年7月15日新監獄行刑法及羈押法實施,其中一個重點就是為落實透明化原則,保障收容人權益,各監獄及看守所皆應設獨立外部視察小組,且外部視察小組每季皆須提出報告。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今指出,監所外部視察小組外部性與獨立性不足,呼籲外部視察程序應更重視收容人之訪談,強化陳情的收受及處理。
民間司改會今與邱顯智一同召開「落實外部獨立,貫徹透明監督」記者會。邱顯智表示,監所應設立獨立外部視察小組,進行外部監督;委員組成上,必須有來自法律、醫學、公衛、犯罪防治、人權與心理等領域,且任一性別不得少於3分之1。法務部為協助遴選建立人才庫,期待藉由外部性、專業性、多元性組織發現監所不足,建議進一步改善措施。只有制度化建立監督改善機制,才能讓矯正機關有調整修正機會。
不過邱顯智提到,現在最基本的問題是,外部視察小組從選任機制到實際組成,到底有沒有足夠的外部性?資料顯示,全國51個矯正機關共有253名外部視察委員,但有180人是(矯正)機關推薦,且51人不在法務部外部視察小組專家人才庫裡,非外界推薦到人才庫而擔任委員的比例高達9成。此外,51個監所裡,有34個監所外部視察小組完全沒半個外部推薦委員。
邱顯智進一步指出,目前外部視察小組委員遴選機制設計上,沒辦法達到外部性要求。監獄及看守所外部視察小組實施辦法第5條第1項規定,機關外部視察小組委員先由機關提出擬聘名單,再報給矯正署呈報法務部核定遴聘,人才庫只是參考。雖然同辦法同條第2項規定,矯正署給法務部的名單不受監所名單拘束,但實際運作上,頂多篩除明顯不適任的候選人,並無法確保每一名候選人的外部性。
民間司改會認為,依法應具有外部性與獨立性的外部視察委員,可以由機關自行找人來擔任,又缺乏有效確認機關與委員關係的機制,這種設計是有問題的。以人性為出發點,機關找熟悉、好配合的委員是自然的。下一屆新委員的遴聘準備時間已不到1年,法務部應立即修正監獄及看守所外部視察小組實施辦法中,關於委員遴聘程序的規定,期許未來能建立起更獨立也更透明的外部視察小組。
民間司改會也提到,外部視察小組的重要任務,是透過視察報告將機關情形呈現給外界,增進外界對矯正機關的理解。但目前視察報告往往看不出到底透過視察掌握了什麼資訊,而難以達到透明化的目的。不過,也有部分視察報告提供較豐富的資訊可供外界檢閱,雲林監獄、敦品中學(原誠正中學桃園分校)外部視察小組所提出的視察報告,都值得關注。期待未來看到更多本於外部視察小組本於獨立的角度,說明視察所掌握到的資訊。
另外,民間司改會也希望外部視察小組委員姓名公開,並說明小組運作情形。2021年第1季至第3季機關外部視察報告中,雖然仍有24個機關外部視察小組委員全部未公開,但已經有10個機關部分公開、17個機關全部公開。除了委員姓名,也鼓勵外部視察小組於視察報告中,能對於小組運作情形與所遇到的困難有更多說明,皆有助提升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