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稱營區兩蔣銅像非公共空間 法學者:曲解法理捍衛威權
台北市憲兵指揮部大門口,目前有一座戴帽子的蔣介石銅像,民眾在林森北路上清楚可見。(記者陳鈺馥攝)
相關新聞連結:
指營區不算「公共空間」 國軍盼兩蔣銅像不拆除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國防部所轄營區蔣介石兩蔣銅像數量高達159座,清除威權象徵迄今零進度,民進黨立委認為國防部不尊法治,去年提案凍結國內旅費20萬元預算,國防部回覆說,兩蔣塑像均於各營區範圍內,與促轉條例第5條提及「出現於公共建築或場所的紀念物範疇」不符,且相關紀念物具承先啟後意涵;法律學者今日受訪批評,國防部這種不惜曲解法理、一昧捍衛威權象徵的心態,令人惋惜。
國防部以兩千字篇幅向立法院說明,國軍的愛國信念,自黃埔建軍以來,即強調「不貪財、不怕死、愛國家、愛人民」精神,在「北伐」、「抗戰」、「剿共」及「衛國保台」等戰役中,官兵團結一致,將國家置於首位,置個人死生於度外。
國防部說,蔣中正、蔣經國兩位總統是國軍步入現代化與國家化的重要領導者,在建軍發展及國家生存史上具關鍵影響,而國軍官兵誓死衛國的精神,以具體行動保衛國家,用熱血和生命對抗來犯之敵,以換取國家生存發展與自由民主,犧牲生命在所不惜,更是不容抹滅的歷史。
國防部說,蔣中正及蔣經國兩位總統,是國軍建軍發展歷程的一部,基於尊重歷史及飲水思源立場,相關紀念物具承先啟後意涵,能教育官兵承襲勇於用生命換取國家與百姓安全。
國防部指出,對於「公共空間」的定義,法律概念的解釋為:供不特定多數人共同使用、集合並得以出入之場所。但審視國軍所屬營區,為官兵專屬之駐訓場域,該部轄管兩蔣塑像,均於各營區範圍內,與促轉條例第5條提及:出現於公共建築或場所之紀念物範疇不符。
對此,南台科大財經法律研究所所長羅承宗受訪強調,按軍事部隊的園區,屬封閉型公物,雖非提供一般人民等自由使用,但仍屬由公權力機關所掌理管轄的公共空間。國防部這種不惜曲解法理、一昧捍衛威權象徵的心態,令人惋惜。
羅承宗憶及,1994年11月他就讀大學三年級之際,當時的大學社團代表曾組成「反法西斯聯盟」,該組織當年帶領者之一,現任國民黨立委鄭麗文曾與學生們前往新黨台北市長候選人趙少康競選總部抗議,共同拉起「趙少康向獨裁者致敬」白布條,批評趙少康向蔣介石銅像致敬。
羅承宗指出,由此觀之,顯見移除威權象徵,尤其是林立四處的蔣介石銅像,乃是超越藍綠陣營的社會共識,也應是台灣民主化必然的發展趨勢。期盼國防部能體察時局,莫再頑固進行意識形態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