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慈庸、劉世芳親談收養經歷 陳時中特請假支持

兒福聯盟、民進黨立委劉世芳今開記者會發布11月收養月影片,盼大眾響應。(記者陳昀攝)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兒童福利聯盟每年11月的「收養月」活動邁向10週年,但去年被收養人數少3成5、諮詢電話也明顯減少,今年邀請民進黨立委劉世芳、立法院顧問洪慈庸拍攝宣傳影片分享收養人及被收養人心情,今在立院開記者會發布影片,民進黨立委李昆澤、資深媒體人黃光芹也現身分享親身經歷,衛福部長陳時中特向社福衛環委員會請假10分鐘到場支持,呼籲持續推動兒童權益最佳化。
劉世芳指出,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資料顯示,近20年來台灣被收養人逐漸減少,從2004年的2752人次,到去年僅剩1795人次,減少3成5,但社會上仍有許多弱勢兒童需要幫助,自己非常喜歡小朋友,11年前透過社福機構單親領養兒子「小不點」,她告訴孩子「我不是生你的人,但我是最愛你的人」,希望更多善心人士一起擁抱沒有血緣的孩子。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說明,多數孩童出養原因是家庭經濟無法負擔,去年就佔了7成,但今年收養諮詢電話明顯下降,去年1071通,但今年截至8月只有550通,加上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暫停國際出養,期盼社會大眾了解,沒有血緣沒什麼,愛才是最重要的,多支持想要成為父母的人,讓更多孩子找到家。
陳時中表示,收出養的基本精神是兒童權益最佳化,收出養不是一時衝動,而是責任、愛心,衛福部一直在努力推動,感謝很多社福團體協助,讓兒童權利公約越來越落實。
從小就被收養的洪慈庸表示,以前沒有收養評估制度,洪爸洪媽透過朋友介紹收養她的過程很辛苦,自己成長過程也難免會迷惘「為什麼是我?」但因為洪爸洪媽給她完整的教養跟愛,讓她真的非常幸福,跟別人沒兩樣。
黃光芹說,她2017年收養了一名8歲男孩,因為再婚蹉跎美好時光,41歲時要孕育小孩很困難,做7次試管嬰兒也沒成功,所幸夫家很開明決定領養,遇見兒子才知道什麼叫幸福,那種親密讓她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當媽媽。
李昆澤說,他的原生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在美國人「比爾哥哥」協助收養下成長,讓他知道幫助別人的重要性,因此20年來的年終獎金都拿來協助清寒學子,希望和他一樣背景的孩子能有基本的條件保障,他也親眼見證劉世芳兒子「小不點」從沒有安全感的、總是躲著人的孩子,變成一名自信的青少年。

衛福部長陳時中特地請假10分鐘,支持兒福聯盟記者會。(記者陳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