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武漢肺炎》陳建仁親解致死率!再轟譚德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2020/03/11 19:03
陳建仁認為世衛秘書長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並在臉書親自解讀武漢肺炎在國際間的致死率。(資料照)

陳建仁認為世衛秘書長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並在臉書親自解讀武漢肺炎在國際間的致死率。(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副總統陳建仁近期批評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是「外行人講話」,對武漢肺炎死亡率的全球數據解讀根本不專業,陳今(11)日在臉書親自解釋,也再轟譚德塞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憂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陳建仁寫道,一個國家的確診病例數快速下降,致死率卻急遽上升,就要先留意該國病毒檢測策略有無變動,譚德塞卻說:「武漢肺炎的致死率有上升的趨勢,各國要小心!」這是他未能認真深入瞭解,各國的病毒檢驗政策是否已經改變,而作出錯誤的警訊!對致死率的變遷如此草率定論,真是令人咋舌!不僅未足以讓世人提高警覺,反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憂慮,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事實上,疾病致死率的決定因素,除了病毒檢測策略而外,還包括了年齡、慢性病罹患狀況、和醫療照護品質。如果還在醫院接受隔離治療的病人,大多數是年輕、無慢性病、照護狀況良好,致死率就會偏低;如果大多數是年老、有慢性病、醫院資源缺乏、人力不足而無法提供適當醫療照護,致死率就會偏高。

陳建仁親自解讀致死率

陳建仁表示,疾病致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是指確診病例當中,有多少人因該疾病而死亡,它的分子是死於該病的人數,分母是確診病例人數,如果納入致死率分析的病例,僅限於重症病例,當然致死率就會偏高;如果還包括了輕症或微症個案,致死率就會下降很多!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國際武漢肺炎的統計表,只列出各國發生數和死亡數,而未考慮各國的人口數,因此在評估各國發病的風險時,就會產生偏差。

陳建仁說,各國的武漢肺炎每十萬人口發生率,以義大利、韓國、伊朗、中國最高,都大於5;而以日本、美國、臺灣最低,都少於0.5。(圖取自陳建仁臉書)

陳建仁說,各國的武漢肺炎每十萬人口發生率,以義大利、韓國、伊朗、中國最高,都大於5;而以日本、美國、臺灣最低,都少於0.5。(圖取自陳建仁臉書)

陳建仁說,最好的比較數據,應該是確診病例發生率,它是指全人口當中,有多少人得到該病毒的感染,該比率的分子是經病毒檢測陽性者的人數,分母是全國的人數,陳貼出附表1:各國的武漢肺炎每十萬人口發生率,以義大利、韓國、伊朗、中國最高,都大於5;而以日本、美國、臺灣最低,都少於0.5。

各國確診病例數的多寡,除了和人口數有關,也受到病毒檢驗涵蓋率的影響。只對重症病例才做病毒檢驗的國家,確診人數就會相對減少,發生率也會偏低;如果對所有接觸者,無論有無症狀,都進行病毒檢驗,確診人數就會增多,發生率也會偏高。

陳強調,各國對於疑似個案的病毒檢測政策並不相同,某些國家只針對重症者進行病毒檢測;另外一些國家同時對輕症者,甚至微症者,進行病毒檢測。不同國家的致死率,就會因此而有很高的差異。

陳建仁解釋,雖然甲、乙、丙三國的重症、輕症和微症致死率都相同,分別是5%、0.5%和0.1%;檢驗較多重症的甲國、檢驗較多輕症的乙國、連微症也檢驗的丙國,它們的每千病例致死率,就會有很大差異。(圖取自陳建仁臉書)

陳建仁解釋,雖然甲、乙、丙三國的重症、輕症和微症致死率都相同,分別是5%、0.5%和0.1%;檢驗較多重症的甲國、檢驗較多輕症的乙國、連微症也檢驗的丙國,它們的每千病例致死率,就會有很大差異。(圖取自陳建仁臉書)

他舉出附表2,雖然甲、乙、丙三國的重症、輕症和微症致死率都相同,分別是5%、0.5%和0.1%;檢驗較多重症的甲國、檢驗較多輕症的乙國、連微症也檢驗的丙國,它們的每千病例致死率,就會有很大差異,分別是41,14和8。

對比表1確診病例人數超過一千人的國家當中,義大利、中國與伊朗的致死率都超過3.5%,顯然重症病例占比較高;韓國與德國分別只有0.8%和0.1%,似乎輕症或微症病例占比較高。

陳建仁臉書全文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懶人包》傳染途徑、預防措施看這裡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