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拜樹蘭花腳 龍山寺全台唯一

龍山寺近日已於廟埕豎起燈篙。(記者蕭婷方攝)

龍山寺近日已於廟埕豎起燈篙。(記者蕭婷方攝)

2015/08/27 06:00

〔記者蕭婷方/台北報導〕「龍山寺」原以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為典型佛教信仰寺廟,傳統以布施惡鬼的「盂蘭盆會」聞名,但隨著艋舺歷史推移,逐漸發展出新的「習俗」,其中,今天將舉行的「拜樹蘭花腳」、「祭五泉廟」儀式,為全台唯一祭奠械鬥身亡的泉州羅漢腳。

佛教傳統「盂蘭盆會」為紀念與超度已逝的親人,龍山寺盂蘭盆會由農曆七月一日「豎燈篙」揭幕,以七星燈迎聖並昭告四方孤幽,並於七月中進行「施食」、「放水燈」等儀式後臻於完成。現民間的盂蘭盆會或中元普度大都是融合佛、道、巫覡宗教、民間信仰等元素,除「普度」意義外,甚至還有團結地區、族群的社會功能。

龍山寺副董事長黃書瑋說,泉州府三邑人為主的頂郊與同安人,曾為爭取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的「頂下郊拚」,械鬥期間罹難者的血衣都會埋在舊時龍山寺周圍的樹蘭下,為弔慰衝突中犧牲的先民,龍山寺於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三日都會在廟西廂前埕,以豐富的金紙與祭品舉行「拜樹蘭花腳」儀式。

黃書瑋補充,為祭奠漳泉械鬥的泉州五縣人,龍山寺後殿原有「五泉廟」,五泉廟雖因龍山寺擴建而拆除,但仍約定於每年中元節以五泉廟紙厝取代,現置於廟埕,將於農曆七月十四日(今日)「牽 」、放水燈後燒毀,除深具在地性、歷史性和文化性意義,也彰顯北台灣早期移民開發奮鬥史。

農曆七月,龍山寺香客仍然不減。(記者蕭婷方攝)

農曆七月,龍山寺香客仍然不減。(記者蕭婷方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