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資源有限 未雨綢繆才能減少衝擊

2015/05/08 08:00

記者黃文鍠/特稿

教育資源有限,是長期以來的問題,不管如何調整,都會有人受到影響。主管單位希望照顧弱勢,落實教育公義,但教育現場憂心資源被排擠,甚至不利學習,各有立場。招生政策調整後,今年雖然因為弱勢學生比率不高,問題還未凸顯,但隨著弱勢幼齡生逐漸增加,問題將越來越嚴重,教育局及基層都應該思考如何因應,才能減少未來衝擊。

此外,為了照顧弱勢改變的公幼招生順序,連帶也牽涉到混齡教育議題。台灣長期以來,在五歲幼童優先入園的前提下,除了少數班級數比較多的幼兒園,可以招收到四歲幼童外,絕大多數幼兒園招收到的都是五歲幼童,不論是管理或教育上,都已經發展出既定模式。

但近年來,混齡教育成為教育主流,教育部希望藉弱勢照顧同時達到混齡教育目標,但卻違背長期來教育現場模式,加上因為資源不足造成排擠現象,反而讓問題模糊化。

事實上,幼兒發展理論也提出,四歲幼童開始喜歡模仿,五歲幼童愛領導,因此四歲與五歲幼童其實相當適合混齡教學,但三歲幼童有些剛斷奶,生活自主能力比較差,硬要混齡編班,照顧的確有困難。

一個政策調整,牽引出這麼多問題,在中央未體察實際情況下,地方政府更需要妥為因應,以補闕漏。趁著今年影響還未浮現,儘速調查教學現場需求,以及提前入園的三歲及四歲幼童比率,可能在明年、甚至後年影響招生的數量,同時就幼兒園規模,超過一班以上是否規劃三歲專班,兼顧幼兒教育及照顧,並且整併資源,否則明年這個時候,紛爭勢必會比今年嚴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