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9年施政剖析《系列1》打造台灣京都? 卻怪有驚無京

整建28棟嘉義林管處日式檜木宿舍群的「檜意森活村」堪稱是黃敏惠市長「打造台灣京都」的代表作。(記者余雪蘭攝)
前言:嘉義市過去九年由國民黨籍市長黃敏惠主政,施政願景要打造嘉市為台灣的京都,市民寄予厚望,時光飛逝,她兩任即將屆滿,任內與市府團隊有興利除弊的成果,也有未竟之功,甚至政見跳票、施政缺憾等,整體到了接受各界驗收成果、打分數的階段,市政議題廣泛,本報扼要選材作系列報導,與市民、讀者交流及共祈嘉市的興革進步。
記者余雪蘭/專題報導
嘉義市長黃敏惠九年前競選時提出「打造嘉義市成為台灣的『京都』」國際級城市願景,九年過去了,雖有些許進展,她也在任內最後一次施政總報告表述成果,但與公民團體的期待有所落差,文史人士更發出「有驚無京」之嘆。
檜意森活村 觀光亮點
嘉市究竟「京」了幾分?黃敏惠列出文資中心籌備處掛牌、文資數量從十八項倍增到六十一項、推動「舊屋力」計畫鼓勵民間保存老屋並活化利用、推動嘉義舊監指定為國定古蹟並轉型獄政博物館、百年歷史嘉義舊酒廠發展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及利用舊菸酒公賣局籌設市立美術館等。
她視為政績代表作的是與嘉義林管處合作執行「嘉義火車站附近地區都市更新計畫」,當中整建完成林管處日式宿舍群「檜意森活村」,年初營運後成為亮點,已吸引百萬人次觀光客。
拆歷史建物 令人詬病
嘉義市人文關懷協會理事長陳世岸認為,要打造台灣京都,最具指標性意義的應屬「嘉義郡役所」保存案,當時全國文史團體聯手搶救,黃敏惠也承諾保存,卻未堅持到底,甚至親手核准拆除,成了她施政上最讓人無可接受的遺憾。
「有驚無京」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理事長余國信一語定調,並直批市府不只拆了郡役所,包括亞麻工場日式老廳舍,及文化公園、中央廣場等闢建前原地值得保存的老屋全被拆除,是「背離京都精神」,且今年才籌備文資中心,去年底才推動「舊屋力」,舊監籌設獄政博物館進度停滯,相關文化扎根工作使力不足、後知後覺,所謂的台灣京都有形無體。
至於拆了郡役所要改建市政中心北棟大樓,黃敏惠列入市政十大旗鑑計畫,迄今不見動靜,市府稱是建築設計不符綠建築需修改,可是修了好幾年仍未果,市議員廖天隆評述「是想把燙手山芋丟給下任市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