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遺址出土文物 學者盼在地保存

    2014/12/08 08:00

    記者張安蕎/專題報導

    土地公山遺址屬新石器時代圓山文化晚期代表遺址,曾出土珍貴的青銅斧及雙把方口罐,但開挖出來的文物多數陳列他處,文史學者呼籲應建立土城在地的遺址文物館,讓民眾得以了解土城的遺址文化。

    根據《土城市志》記載,台北市政府捷運局於民國八十二年在捷運土城線站址附近,挖出八千七百餘件、約兩千五百年至三千年前的文物,其中包括台灣唯一一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青銅斧,代表台灣與亞洲陸塊南部間往來關係。

    新北市古蹟文化協會創始人陳其發表示,土地公山遺址不僅出土珍貴的青銅斧,更有雙把方口罐、陶蓋柄等重要文物,但這些大部分都放置在十三行博物館,土城有豐富的遺址文化,卻沒有自己的文物館,讓人感到相當可惜。

    陳其發說,土城的遺址多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與十三行遺址的文物差距三千五百多年,根本不適合一起陳列,建議市府將遺址地一部分規劃成文物館,讓土城在地的文物能集中保存展示。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曾繼田表示,目前遺址地多為私人所有,待市府取得土地所有權,文化局研擬規劃一座遺址公園,並新建小型陳列館,展示當地文物。

    曾繼田表示,十三行博物館是新北市唯一的考古博物館,有專業的學者針對文物進行研究,土地公山遺址的文物先存放在十三行博物館,未來若成立土城在地的遺址陳列館,傾向用複製品的方式展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